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--满语论文

三家子满语辅音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18页
 第一节 选题目的、意义和价值以及创新点第12-13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-15页
 第三节 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第四节 语料来源及语言代表点的选择第16页
 第五节 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第16-18页
第二章 满族及其语言的发展历程第18-34页
 第一节 满族的形成及发展史概述第18-26页
 第二节 满族先世的语言文字第26-31页
 第三节 三家子满族历史文化概况第31-34页
第三章 三家子满语的音位系统第34-51页
 第一节 三家子满语的轻重音第34-38页
 第二节 三家子口语的元辅音音位第38-51页
  一、元音音位第38-43页
  二、辅音音位第43-51页
第四章 三家子口语辅音和满文的对应关系第51-65页
 第一节 三家子口语辅音音位分析及词例第51-61页
 第二节 三家子口语辅音表第61-65页
第五章 三家子满语的辅音音变第65-78页
 第一节 非第一音节的辅音音变规律第65-72页
  一、口语辅音相对于满文的弱化第66-69页
  二、口语辅音与满文的趋同第69-70页
  三、口语辅音相对于满文的强化第70-72页
 第二节 词首辅音的音变规律(主要是强化)第72-77页
 第三节 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六章 论满文音节的三类音节收尾字母第78-90页
 第一节 元音和浊辅音收尾第78-79页
 第二节 辅音字母b、k和r收尾第79-81页
 第三节 辅音字母s、t收尾第81-85页
 第四节 满语和东夷诸语语流音变比较第85-90页
第七章 论满——通古斯语音节的钝音韵尾第90-100页
 第一节 满语支口语里钝音韵尾的读法第90-92页
 第二节 达斡尔、鄂温克语里钝音韵尾的读法第92-94页
 第三节 钝音韵尾形成原因分析第94-95页
 第四节 赫哲及通古斯语部分名词的带钝音词尾第95-100页
第八章 锡伯语和三家子满语辅音的异同第100-108页
 第一节 语流音变风格的异同第100-103页
 第二节 非语流音变的读音异同第103-107页
 第三节 非音质音位的差异第107-108页
第九章 满语支辅音音变初探第108-128页
 第一节 词首的双唇、唇齿—舌根、小舌音交替第109-111页
 第二节 其它辅音音变第111-128页
  一、塞音、塞擦音、擦音—鼻音等(响辅音)第111-116页
  二、塞音、塞擦音弱化为擦音(偶尔变为塞擦音)第116-117页
  三、响辅音之间的交替第117-121页
  四、元音后辅音脱落第121-125页
  五、擦音变塞音、塞擦音(强化现象)第125-128页
第十章 满语支音节收尾辅音设定第128-145页
 第一节 满文音节收尾辅音统计第128-130页
 第二节 浊辅音收尾设定第130-139页
 第三节 “送气”的设定第139-144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144-145页
第十一章 结论:三家子满语在东北地区诸语言中的地位第145-146页
后记第146-147页
附录一 三家子满语口语语料汇编第147-157页
附录一 锡伯语口语语料汇编第157-172页
参考文献第172-17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4-175页

论文共1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情事变更原则
下一篇: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功能性甲酰化肽受体(FPR)促血管生成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