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合同法论文

论情事变更原则

摘要第1-7页
引言第7-8页
一、情事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、历史沿革及理论学说第8-16页
 (一) 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第8-9页
 (二) 情事变更原则的历史沿革第9-10页
 (三) 大陆法系主要理论学说第10-13页
  1、前提假设理论第10-11页
  2、法律行为基础说第11-12页
  3、诚实信用说第12-13页
 (四) 英美法系主要理论学说第13-16页
  1、默视条款说第13-14页
  2、合同基础丧失理论第14页
  3、义务改变理论第14-16页
二、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第16-26页
 (一) 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第16-19页
  1、具有情事发生变更的客观事实第16-17页
  2、情事变更须于合同成立后、履行终止以前第17页
  3、情事变更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第17-18页
  4、情事变更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第18页
  5、因情事的变更而使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第18-19页
 (二) 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分析第19-22页
  1、第一次效力变更合同第19-21页
  2、第二次效力 解除合同第21-22页
 (三) 情事变更原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22-26页
  1、情事变更与显失公平的区别第22-23页
  2、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的区别第23-25页
  3、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的区别第25-26页
三、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的现状分析第26-32页
 (一) 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的现状第26-29页
  1、立法现状第26-28页
  2、在司法中的适用第28-29页
 (二) 关于我国合同法是否规定情事变更原则的争议第29-32页
四、我国设立情事变更原则的必要性分析第32-38页
 (一) 确立情事变更原则的立法意义第32-36页
 (二) 确立情事变更原则的必要性分析第36-38页
  1、保障交易安全与维护交易秩序的需要第36页
  2、情事变更原则自身的不可替代性。第36-37页
  3、从整个国际立法形式上看,我国确立情事变更原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,是我国吸收先进的国家的立法经验和向先进的国家看齐的要求第37-38页
结论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工业园区技术创新的扩散及其激励机制研究
下一篇:三家子满语辅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