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 
| 前言 | 第9-12页 | 
| 一、选题缘起和意义 | 第9-10页 | 
| 二、问题的提出及其探讨的价值 | 第10-12页 | 
| 第一章 技术预见的研究概况与理论发展 | 第12-27页 | 
| 一、国内外研究技术预见概况 | 第12-16页 | 
| 二、技术预见相关理论的演化 | 第16-20页 | 
| 三、技术预见的内涵 | 第20-23页 | 
| 四、开展技术预见研究的意义 | 第23-27页 | 
| 第二章 技术预见和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 | 第27-39页 | 
| 一、技术预见推动科技创新 | 第28-32页 | 
| 二、科技创新促进技术预见 | 第32-35页 | 
| 三、技术预见和科技创新辩证关系实践研究 | 第35-37页 | 
| 四、技术预见和科技创新辩证关系的决定因素 | 第37-39页 | 
| 第三章 我国科技创新下的技术预见研究的存在问题 | 第39-48页 | 
| 一、我国技术预见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5页 | 
| 二、影响技术预见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| 第45-48页 | 
| 第四章 科技创新条件下开展技术预见的对策性思考 | 第48-65页 | 
| 一、把技术预见的开展和科技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| 第48-50页 | 
| 二、形成全社会关注技术预见发展的社会氛围 | 第50-52页 | 
| 三、把对技术预见的理解向促进科技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认识转变 | 第52-54页 | 
| 四、把技术预见研究领域向效益型技术、通用型技术领域转变 | 第54-55页 | 
| 五、开展技术预见要践行“有所为,有所不为”的发展观 | 第55-57页 | 
| 六、技术预见要从提供决策参考向影响决策实施转变 | 第57-58页 | 
| 七、技术预见要与国家、地区和企业科技创新目标相结合 | 第58-65页 | 
| 结论 | 第65-6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 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