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一、导言 | 第9-21页 |
(一)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、现实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2、理论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0-15页 |
1、国外劳资关系研究 | 第11-12页 |
2、国内劳资关系研究 | 第12-15页 |
(三) 概念界定、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、样本来源简介 | 第15-19页 |
1、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2、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3、样本来源简介 | 第18-19页 |
(四) 本研究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二、国有企业改制前后劳资关系的变迁 | 第21-26页 |
(一) 劳资关系以行政型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契约型为主 | 第21-23页 |
(二) 劳资关系调节由行政调解转向以市场规律调节为主 | 第23-24页 |
(三) 企业劳资关系调整出现新趋势 | 第24-26页 |
三、国企改制后劳资关系变化的几种类型 | 第26-44页 |
(一) 股份改制企业劳资关系 | 第26-30页 |
1、改制背景与过程 | 第26页 |
2、股份制企业的企业结构 | 第26-27页 |
3、改制后股份制企业劳资关系出现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4、股份制改制企业中的劳资纠纷 | 第28-29页 |
5、股份制企业中的工会 | 第29-30页 |
(二)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后的劳资关系 | 第30-36页 |
1、股份合作制出现的背景与过程 | 第30页 |
2、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结构 | 第30-32页 |
3、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 | 第32页 |
4、股份合作制劳资关系的特点 | 第32-34页 |
5、股份合作制企业劳资纠纷的类型与特点 | 第34-36页 |
(三) 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 | 第36-40页 |
1、改制后的民营和私营企业及其案例 | 第36-37页 |
2、改制前与改制后的企业结构 | 第37页 |
3、改制前与改制后的福利与保障制度 | 第37-38页 |
4、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 | 第38-39页 |
5、民营和私营企业劳资矛盾仲裁 | 第39-40页 |
(四) 国有企业进入破产后的劳资关系 | 第40-44页 |
1.企业破产 | 第40页 |
2.目前国有企业破产的两种形式 | 第40-41页 |
3.国有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的劳资纠纷问题 | 第41-44页 |
四、几种类型改制国企劳资关系的简要对比 | 第44-53页 |
(一) 公司构架与治理结构的对比 | 第44-46页 |
1、企业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 | 第44页 |
2、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发生变化 | 第44-45页 |
3、严格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 | 第45-46页 |
(二) 改制后不同类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对比 | 第46-48页 |
1、对企业的依赖程度不同 | 第46-47页 |
2、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感觉不同 | 第47页 |
3、职工更加关注经济收入 | 第47-48页 |
(三) 改制后不同类型企业劳资冲突的情况对比 | 第48-50页 |
(四) 改制后不同类型企业职工福利对比 | 第50-53页 |
五、建构和谐的劳资关系:西方国家劳资关系历史演变的启示 | 第53-60页 |
(一) 西方劳资关系演变的启示:从对抗到合作是劳资关系发展的潮流 | 第53-55页 |
(二) 我国当前和谐劳资关系的建构:解决劳资纠纷的对策性建议 | 第55-60页 |
参考文献: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