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--学生论文

社会排斥与自我内化--社会学视野中的“差生”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4页
   ·研究缘起第9-1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获得说明第11-12页
   ·文章架构及创新点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文章架构第12页
     ·文章创新之处第12-14页
第二章 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概念界定第14-2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7页
   ·“差生”概念的界定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有关差生的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·“差生”概念的重新界定第19-21页
第三章 差生的标签化过程第21-30页
   ·行为人的行动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社会规范和社会行动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越轨行为的无意发生第22-23页
   ·社会反应——贴标签第23-26页
     ·标签的出现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相关重要人物或重要群体的反应(言语、行动、态势等)第24-26页
   ·从外在到内化第26-30页
     ·几组有关概念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被贴标签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自我认同——我就是“差生”第28-30页
第四章 被贴标签后的表现——自我实现的预言第30-44页
   ·内化后的自我期待第30-31页
   ·来自主流社会的排斥和歧视第31-38页
     ·教育政策与现实的冲突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行动排斥第33-38页
   ·寻求群体认同第38-42页
     ·加入非正式群体(消极性同辈群体)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接受群体亚文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·越轨行为合理化第41-42页
   ·“差生”习惯性越轨行为的发生第42-44页
第五章 结论和相关建议第44-50页
   ·结论第44-45页
   ·建议第45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历史课程中的诚信教育
下一篇:K波段MMIC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