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冲爆震发动机离子式高温压力传感器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2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| ·离子电流法的应用和发展 | 第13-15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爆震及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 | 第17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17页 |
| ·一维燃烧波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爆震波结构 | 第18-21页 |
| ·爆震波ZND 结构 | 第18-20页 |
| ·ZND 爆震波在管中的传播 | 第20-21页 |
| ·爆震波的形成和传播 | 第21-23页 |
| ·脉冲爆震发动机典型结构 | 第23页 |
| ·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原理 | 第23-26页 |
| ·脉冲爆震发动机基本循环 | 第23-24页 |
| ·脉冲爆震燃烧室各分过程的时间量级 | 第24-25页 |
| ·爆震波前后的基本关系式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离子电流法测量原理 | 第26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离子电流产生原理 | 第26-27页 |
| ·带电粒子迁移速度的数学表述 | 第27-30页 |
| ·离子的迁移率 | 第28页 |
| ·电子的迁移率 | 第28-30页 |
| ·离子的形成过程 | 第30-32页 |
| ·点火放电期的等离子体 | 第30页 |
| ·火焰前锋期的等离子体 | 第30-31页 |
| ·焰后高温期的等离子体 | 第31-32页 |
| ·离子的衰减过程 | 第32-33页 |
| ·离子电流的模型 | 第33-35页 |
| ·焰前期离子电流模型 | 第33-34页 |
| ·焰后期离子电流模型 | 第34-35页 |
| ·离子电流与压力的关系 | 第35-36页 |
| ·离子电流传感器测量原理 | 第36-39页 |
| ·离子传感器的型式 | 第36-37页 |
| ·离子电流信号的特征 | 第37-38页 |
| ·漏电流和积炭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章 离子传感器设计与单循环爆震试验 | 第39-46页 |
| ·离子传感器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·试验系统结构 | 第40-41页 |
| ·主要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 | 第41-44页 |
| ·试验台架 | 第41-42页 |
| ·数据采集系统 | 第42页 |
| ·压力传感器 | 第42-44页 |
| ·单循环爆震试验 | 第44-46页 |
| ·初始条件 | 第44页 |
| ·试验方案 | 第44页 |
| ·试验次数 | 第44-46页 |
| 第五章 单循环爆震试验分析 | 第46-59页 |
| ·压力传感器信号及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离子电流信号及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探针结构对离子电流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·Ⅰ型离子探针信号及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Ⅱ型离子探针信号及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·探针长度对离子电流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探针安装位置对离子电流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化学恰当比对离子电流和压力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·偏置电压对离子电流的影响 | 第54页 |
| ·离子电流与压力关系式 | 第54-59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 | 第59-60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