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论 | 第10-14页 |
一、北宋初期"晚唐体"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接受 | 第14-21页 |
(一) "晚唐体"诗人与贾岛 | 第14-16页 |
1. "晚唐体"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2. "晚唐体"诗人对贾岛诗歌的学习 | 第15-16页 |
(二) 北宋初期"晚唐体"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接受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| 第16-20页 |
1. "晚唐体"诗人对贾岛作诗"苦吟"精神和炼字锻句的大力效仿 | 第16-17页 |
2. "晚唐体"诗人对贾岛所擅长的五言律诗和清淡幽静诗风的学习 | 第17-18页 |
3. "晚唐体"诗人中大部分师法贾岛,但他们的诗风最终没有走向贾诗之僻涩 | 第18-20页 |
(三) 北宋初期"晚唐体"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接受探因 | 第20-21页 |
二、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接受 | 第21-26页 |
(一) 欧阳修、梅尧臣对贾岛诗歌的接受 | 第21-23页 |
(二) 苏轼对贾岛诗歌的接受 | 第23-25页 |
(三) 这一时期贾岛诗歌的接受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(四) 欧阳修、梅尧臣和苏轼对贾岛诗歌的接受探因 | 第26页 |
三、南宋后期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接受 | 第26-35页 |
(一) 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接受 | 第27-33页 |
1. "四灵"、江湖诗派诗人与贾岛诗歌 | 第27-28页 |
2. "四灵"与江湖诗派诗人对贾岛诗歌接受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| 第28-31页 |
3. "四灵"与江湖诗派诗人对贾岛诗歌接受探因 | 第31-33页 |
(二) 本时期其他诗人对贾岛诗歌的态度 | 第33-35页 |
1. 方回对贾岛诗歌的态度 | 第33-34页 |
2. 严羽对贾岛诗歌的态度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