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词论文

秦观词比兴手法初探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引言第10页
一 比兴的发展演变及主要观点述要第10-20页
 (一) 从诗之比兴到词之比兴第10-14页
  1、比兴的产生第11-12页
  2、比兴手法的发展第12-14页
 (二) 比兴的含义第14-16页
  1、比兴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第14-15页
  2、赋、比、兴三者的融合第15-16页
  3、比兴的变例第16页
 (三) 宋词之比兴手法的运用第16-20页
二 秦观词中的比兴第20-40页
 (一) 秦词的思想内容与比兴之关联第20-26页
  1、情爱之怨第21-23页
  2、贬谪之悲第23-26页
 (二) 秦观词比兴手法的运用第26-34页
  1、意象的选取第26-27页
  2、意境的营造第27-29页
  3、比兴的技巧化一位置变化第29-34页
   (1) 开头第30页
   (2) 中间位置第30-32页
   (3) 结尾第32-34页
 (三) 秦词比兴的审美意韵第34-40页
  1、情感凄婉、真挚第35-36页
  2、寄寓深沉、高远第36-38页
  3、意境含蓄、朦胧第38-40页
   (1) 移情于物,物我合一第39页
   (2) 使用模糊手段,突出朦胧意境第39-40页
  4、意象细腻、轻柔第40页
三 秦词大量使用比兴的原因第40-45页
 (一) 从诗体到词体的延伸第40-42页
  1、诗到词的演化第40-41页
  2、词向诗的靠拢第41页
  3、内敛的文人心态第41-42页
  4、比兴手法的发展成熟第42页
 (二) 词人情感的表达需要第42-45页
  1、“专主情致”的创作特点第42-43页
  2、“婉约为正”的词风第43页
  3、慢词创作手法的开拓第43-44页
  4、对苏轼的继承、发展第44-45页
结语第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致谢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的生态解读
下一篇:宋代贾岛诗歌接受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