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7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7-19页 |
引言 | 第19-22页 |
第一章 游戏的一般考察 | 第22-48页 |
第一节 游戏的概念 | 第22-30页 |
一、游戏的文字学梳理 | 第22-27页 |
二、游戏的定义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 游戏及其研究回顾 | 第30-48页 |
一、古代有关游戏的记述 | 第30-34页 |
二、中古和近代的游戏记载和研究 | 第34-42页 |
三、当代儿童游戏的研究 | 第42-48页 |
第二章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概述 | 第48-60页 |
第一节 彝族概况 | 第48-50页 |
一、彝族人口 | 第48页 |
二、彝族分布地区 | 第48页 |
三、彝族族源和支系 | 第48-50页 |
四、彝族语言 | 第50页 |
第二节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概念和分类 | 第50-54页 |
一、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含义 | 第50-51页 |
二、民间游戏的分类 | 第51-54页 |
第三节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的角度、方法、目的 | 第54-60页 |
一、教育人类学的角度 | 第54-56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56-59页 |
三、研究目的 | 第59-60页 |
第三章 彝族儿童的身体活动类游戏及其教育人类学探讨 | 第60-102页 |
第一节 追逐打闹游戏 | 第60-66页 |
一、什么是追逐打闹游戏 | 第60-61页 |
二、追逐打闹游戏的玩法 | 第61页 |
三、追逐打闹游戏的讨论 | 第61-66页 |
第二节 捉人游戏 | 第66-70页 |
一、什么是捉人游戏 | 第66-67页 |
二、捉人游戏的玩法 | 第67-69页 |
三、捉人游戏的讨论 | 第69-70页 |
第三节 斗鸡游戏 | 第70-76页 |
一、什么是斗鸡游戏 | 第70-71页 |
二、斗鸡游戏的玩法 | 第71-72页 |
三、斗鸡游戏的讨论 | 第72-76页 |
第四节 上中下和攻城游戏 | 第76-80页 |
一、什么是上中下和攻城游戏 | 第76页 |
二、上中下和攻城游戏的玩法 | 第76-79页 |
三、上中下和攻城游戏的讨论 | 第79-80页 |
第五节 梭坡坡和滚疙瘩游戏 | 第80-83页 |
一、什么是梭坡坡和滚疙瘩游戏 | 第80页 |
二、梭坡坡和滚疙瘩游戏的玩法 | 第80-82页 |
三、梭坡坡和滚疙瘩游戏的讨论 | 第82-83页 |
第六节 老鹰抓小鸡游戏 | 第83-88页 |
一、什么是老鹰抓小鸡游戏 | 第83-84页 |
二、老鹰抓小鸡游戏的玩法 | 第84-87页 |
三、老鹰抓小鸡游戏的讨论 | 第87-88页 |
第七节 顶牛游戏 | 第88-91页 |
一、什么是顶牛游戏 | 第88页 |
二、顶牛游戏的玩法 | 第88-89页 |
三、顶牛游戏的讨论 | 第89-91页 |
第八节 摔跤游戏 | 第91-93页 |
一、什么是摔跤游戏 | 第91页 |
二、摔跤游戏的玩法 | 第91-92页 |
三、摔跤游戏的讨论 | 第92-93页 |
第九节 借牛游戏 | 第93-95页 |
一、什么是借牛游戏 | 第93-94页 |
二、借牛游戏的玩法 | 第94页 |
三、借牛游戏的讨论 | 第94-95页 |
第十节 其他身体活动类游戏简介和讨论 | 第95-102页 |
一、抬猎物 | 第95页 |
二、老爷春盐 | 第95-96页 |
三、狐狸驮盐 | 第96-97页 |
四、背口袋 | 第97-98页 |
五、拔圆根 | 第98-99页 |
六、拔河 | 第99-100页 |
七、狗咬取火人 | 第100-102页 |
第四章 彝族儿童的借助器物类游戏及其教育人类学探讨 | 第102-149页 |
第一节 骑竹马游戏 | 第102-107页 |
一、什么是骑竹马游戏 | 第102页 |
二、骑竹马游戏的器具和玩法 | 第102-103页 |
三、骑竹马游戏的讨论 | 第103-107页 |
第二节 打陀螺游戏 | 第107-115页 |
一、什么是打陀螺游戏 | 第107-108页 |
二、打陀螺游戏的玩具和玩法 | 第108-110页 |
三、打陀螺游戏的讨论 | 第110-115页 |
第三节 推铁环游戏 | 第115-117页 |
一、什么是推铁环游戏 | 第115页 |
二、推铁环游戏的玩具和玩法 | 第115-116页 |
三、推铁环游戏的讨论 | 第116-117页 |
第四节 荡秋千游戏 | 第117-121页 |
一、什么是荡秋千游戏 | 第117页 |
二、荡秋千游戏的器具和玩法 | 第117-119页 |
三、荡秋千游戏的讨论 | 第119-121页 |
第五节 投石游戏 | 第121-125页 |
一、什么是投石游戏 | 第121-122页 |
二、投石游戏的玩法 | 第122-123页 |
三、投石游戏的讨论 | 第123-125页 |
第六节 翻绳游戏 | 第125-128页 |
一、什么是翻绳游戏 | 第125页 |
二、翻绳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| 第125-126页 |
三、翻绳游戏的讨论 | 第126-128页 |
第七节 斗草游戏 | 第128-134页 |
一、什么是斗草游戏 | 第128页 |
二、斗草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| 第128-130页 |
三、斗草游戏的讨论 | 第130-134页 |
第八节 老虎抱蛋游戏 | 第134-142页 |
一、什么是老虎抱蛋游戏 | 第134页 |
二、老虎抱蛋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| 第134-137页 |
三、老虎抱蛋游戏的讨论 | 第137-142页 |
第九节 其他借助器物类游戏简介和讨论 | 第142-149页 |
一、打响炮 | 第142-143页 |
二、“菊都”(“核桃哨”) | 第143-144页 |
三、踩高跷 | 第144页 |
四、竹枪、竹塞枪、水枪 | 第144-145页 |
五、跳绳、跳藤绳、跳火绳 | 第145-146页 |
六、玩石子 | 第146-147页 |
七、打电话 | 第147-148页 |
八、碰豆 | 第148页 |
九、翻背 | 第148-149页 |
第五章 彝族儿童的生活生产类游戏及其教育人类学探讨 | 第149-168页 |
第一节 过家家游戏 | 第149-151页 |
一、什么是过家家游戏 | 第149页 |
二、过家家游戏的玩法和讨论 | 第149-151页 |
第二节 舞弄刀枪和打仗游戏 | 第151-155页 |
一、什么是舞弄刀枪和打仗游戏 | 第151页 |
二、舞弄刀枪和打仗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| 第151-154页 |
三、舞弄刀枪和打仗游戏的讨论 | 第154-155页 |
第三节 梭木头游戏 | 第155-156页 |
一、什么是梭木头游戏 | 第155页 |
二、梭木头游戏的玩法 | 第155页 |
三、梭木头游戏的讨论 | 第155-156页 |
第四节 捉鱼 | 第156-158页 |
第五节 捕鸟 | 第158-163页 |
第六节 捉竹溜 | 第163-164页 |
第七节 泥塑游戏 | 第164-168页 |
第六章 彝族儿童的语言计算类游戏简介 | 第168-174页 |
第一节 彝族儿童的猜谜语游戏 | 第168-171页 |
第二节 彝族儿童的儿歌和游戏歌 | 第171-172页 |
第三节 彝族儿童的棋类游戏 | 第172-174页 |
第七章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结论 | 第174-200页 |
第一节 游戏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| 第174-186页 |
一、从跨文化角度看游戏本质 | 第174-180页 |
二、从进化与文化双重角度发现儿童民间游戏和教育的相通性 | 第180-186页 |
第二节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 | 第186-193页 |
一、促进儿童民族认同 | 第186-190页 |
二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| 第190-192页 |
三、知识传递和技能培训 | 第192-193页 |
第三节 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对当代儿童游戏发展的启示 | 第193-200页 |
一、游戏场地的自然化吻合儿童天性 | 第194-195页 |
二、自然环境下的游戏和活动更能促进智慧和个性发展 | 第195-198页 |
三、亲近大自然有利于儿童身心安全和健康成长 | 第198-200页 |
结语 | 第200-2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1-210页 |
后记 | 第210-2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