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
第1章 绪论 | 第1-18页 |
·选题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论文写作的背景 | 第10页 |
·论文写作的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指导思想、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的指导思想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总体思路及框图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8-32页 |
·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企业竞争力的涵义 | 第18-19页 |
·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| 第19页 |
·跨国公司竞争力相关理论 | 第19-25页 |
·跨国公司的涵义 | 第20-21页 |
·跨国公司的特征 | 第21页 |
·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形式 | 第21-24页 |
·跨国公司竞争力相关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复杂科学研究与自组织理论 | 第25-27页 |
·复杂性与复杂性系统 | 第25-26页 |
·自组织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控制理论 | 第27-30页 |
·内部控制理论 | 第28页 |
·风险控制理论 | 第28-30页 |
·创新理论 | 第30-31页 |
·创新的界定 | 第30页 |
·创新的特征 | 第30-31页 |
·企业文化 | 第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适应能力管理理论 | 第32-40页 |
·适应能力管理理论涵义 | 第32-37页 |
·跨国公司适应能力的概念 | 第32-34页 |
·跨国公司适应能力系统特征 | 第34-35页 |
·跨国公司适应能力控制 | 第35-37页 |
·跨国公司适应能力理论评价 | 第37-39页 |
·内环境稳定性—跨国公司是复杂的生命有机系统 | 第37-38页 |
·对外部环境适应性——跨国公司适应能力位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要素分析 | 第40-51页 |
·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企业竞争力的构成 | 第40-41页 |
·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| 第42-50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 | 第43-48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指标建立 | 第51-67页 |
·跨国公司竞争力指标的建立目的、原则 | 第51-53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| 第51页 |
·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| 第51-53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 | 第53-66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3-58页 |
·适应能力跨国公司控制因素指标说明 | 第58-63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创新因素指标说明 | 第63-64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环境因素指标说明 | 第64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6章 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 | 第67-83页 |
·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常用的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专家评价法和拓扑结构图法 | 第67页 |
·层次分析法(AHP) | 第67-68页 |
·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| 第68-71页 |
·竞争力定性指标的无量纲化 | 第68-69页 |
·竞争力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 | 第69-71页 |
·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分类和赋权方法分析 | 第71-74页 |
·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分类 | 第71页 |
·竞争力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| 第71-74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的跨国公司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| 第74-77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| 第74-75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在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的应用步骤 | 第75-77页 |
·基于适应能力某跨国公司竞争力评价 | 第77-82页 |
·给予适应能力跨国公司竞争力指标值的确定 | 第77-78页 |
·跨国公司竞争力三级指标评价 | 第78-81页 |
·二级、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81-8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结论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