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2-30页 |
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选题的目的 | 第12-13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8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5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5-28页 |
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28-3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第2章 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0-44页 |
·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0-33页 |
·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3-44页 |
·哈罗德-多马增长模型 | 第33-35页 |
·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| 第35-37页 |
·新经济增长理论 | 第37-44页 |
第3章 区域人力资本理论 | 第44-60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概念 | 第44-47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概念 | 第44-47页 |
·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47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特征 | 第47-50页 |
·人力资本的一般特征 | 第47-49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 | 第49-50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类型 | 第50-53页 |
·人力资本的类型 | 第50-52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类型 | 第52-53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的测度 | 第53-60页 |
·人力资本的测度方法 | 第53-58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8-60页 |
第4章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| 第60-72页 |
·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 | 第61-63页 |
·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 | 第61-62页 |
·人力资本的效率功能 | 第62-63页 |
·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 | 第63-65页 |
·知识进步的需求效应 | 第64页 |
·知识收入效应 | 第64-65页 |
·知识替代效应 | 第65页 |
·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 | 第65-68页 |
·人力资本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 | 第65-66页 |
·人力资本是技术扩散的必要条件 | 第66-67页 |
·人力资本是技术应用的基础 | 第67-68页 |
·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 | 第68-72页 |
·人力资本对产品供求变动作用机理 | 第68-69页 |
·人力资本对要素配置作用机理 | 第69-70页 |
·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作用机理 | 第70-72页 |
第5章 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发展状况系统分析 | 第72-104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数量分析 | 第73-77页 |
·中部区域人口状况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中部区域就业人员分析 | 第74-77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质量分析 | 第77-82页 |
·中部区域知识水平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中部区域技能水平分析 | 第78页 |
·中部区域健康状况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丰裕指数比较 | 第79-82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分析 | 第82-94页 |
·城乡结构 | 第82-85页 |
·产业结构 | 第85-90页 |
·能力结构 | 第90-94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| 第94-104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指标体系构建 | 第94-96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比较分析 | 第96-104页 |
第6章 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测算 | 第104-138页 |
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| 第104-111页 |
·柯布-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| 第104页 |
·丁伯根对柯布-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 | 第104-105页 |
·索洛剩余法 | 第105-108页 |
·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机 | 第108-109页 |
·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| 第109-111页 |
·中部区域经济增长分析 | 第111-117页 |
·中部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| 第112-115页 |
·中部区域人均 GDP增长 | 第115-117页 |
·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测算 | 第117-138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117-120页 |
·数据获取 | 第120-132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132-135页 |
·回归结果比较 | 第135-138页 |
第7章 中部区域人力资本发展对策 | 第138-154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大 | 第138-147页 |
·四位一体的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模式的建立 | 第138-140页 |
·四位一体的区域人力资本投资领域的拓展 | 第140-143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比例的调整 | 第143-147页 |
·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 | 第147-151页 |
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尽快转移 | 第147-148页 |
·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 | 第148-150页 |
·企业家型人力资本与专业型人力资本的引进 | 第150-151页 |
·人力资本双向流动的强化 | 第151-154页 |
·区域人力资本强势单向流动局面的改变 | 第151-152页 |
·合理的人力资本回报机制的构建 | 第152-154页 |
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154-155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54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54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6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62-163页 |
致谢 | 第1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