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.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-14页 |
·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·网格技术对未来远程教育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特色 | 第14-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 | 第15-16页 |
2. 网格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| 第16-30页 |
·网格技术概述 | 第16-18页 |
·网格的内涵 | 第16页 |
·网格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网格与现有网络 | 第17-18页 |
·我国网格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| 第18页 |
·网格体系结构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五层沙漏模型 | 第19-20页 |
·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(OGSA) | 第20-22页 |
·网格的关键技术简介 | 第22-26页 |
·网格中间件技术 | 第22-23页 |
·XML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Web Services技术 | 第24-26页 |
·网格应用系统的主要模式 | 第26-30页 |
·计算网格与数据网格 | 第26-27页 |
·信息网格 | 第27-28页 |
·语义网格与知识网格 | 第28-30页 |
3. 基于网格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 | 第30-37页 |
·教育网格结构及支撑平台 | 第30-33页 |
·教育网格结构 | 第30-31页 |
·ChinaGrid公共支撑平台(CGSP) | 第31-33页 |
·校园网格节点设计 | 第33-37页 |
·IBM规划的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化校园 | 第33-34页 |
·校园网格的主要功能 | 第34-35页 |
·基于CGSP的校园网格体系结构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·校园网格建设的最新进展 | 第36-37页 |
4. 基于教育网格的学习资源共享环境研究 | 第37-48页 |
·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网格的技术优势 | 第37-39页 |
·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| 第37-38页 |
·网格技术在学习资源共享中的优势 | 第38-39页 |
·网格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描述 | 第39-42页 |
·元数据 | 第39-41页 |
·语义 | 第41-42页 |
·本体 | 第42页 |
·网格环境中学习资源的发现机制 | 第42-45页 |
·集中式的资源发现 | 第43页 |
·分布式的资源发现 | 第43-44页 |
·分层式资源发现机制 | 第44-45页 |
·基于教育网格的学习资源共享环境 | 第45-48页 |
·网格目录的创建和管理 | 第45-46页 |
·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| 第46-47页 |
·资源信息的检索 | 第47页 |
·资源订阅 | 第47-48页 |
5. 基于网格环境的虚拟学习社区研究 | 第48-57页 |
·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与功能 | 第48-49页 |
·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| 第48页 |
·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与功能 | 第48-49页 |
·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学习社区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| 第49-50页 |
·缺乏对协作学习的支持 | 第49-50页 |
·缺乏对知识管理的有效支持 | 第50页 |
·网格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协作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| 第50-52页 |
·网格技术对协作平台的支持 | 第50-51页 |
·网格对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| 第51-52页 |
·基于校园网格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方案 | 第52-57页 |
·网格门户管理系统 | 第53-54页 |
·CA证书机制 | 第54-55页 |
·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生和教师系统 | 第55-56页 |
·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区公共区 | 第56-57页 |
6. 建立在网格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态势研究 | 第57-63页 |
·交互式、协作式的现代远程教育 | 第57-59页 |
·现行的一些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平台 | 第57-59页 |
·基于网格技术的远程教学的一个实例—远程沉浸学习 | 第59页 |
·广域范围内资源共享的现代远程教育 | 第59-60页 |
·教学资源的跨组织共享 | 第59-60页 |
·远程实验成为可能 | 第60页 |
·虚拟现实的现代远程教育 | 第60-63页 |
·远程沉浸 | 第61页 |
·虚拟数字图书馆 | 第61页 |
·虚拟教室 | 第61页 |
·虚拟学习社区 | 第61-63页 |
7. 总结 | 第63-64页 |
·本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| 第63-64页 |
·总结 | 第63页 |
·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