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分析的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研究
第1章 绪论 | 第1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·驾驶疲劳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·国内外驾驶疲劳监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| 第8-11页 |
·国内外驾驶疲劳监测技术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驾驶员生理信号采集实验及数据预处理 | 第14-25页 |
·实验平台介绍 | 第14-15页 |
·驾驶模拟器介绍 | 第14-15页 |
·生物反馈系统ProComp Infinti介绍 | 第15页 |
·实验设计及展开 | 第15-21页 |
·正交实验设计 | 第15-19页 |
·数据采集实验过程 | 第19-21页 |
·实验数据的导入导出 | 第21-22页 |
·产生疲劳的主要因素直观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驾驶员生理数据分析 | 第25-52页 |
·关于实验数据的几点说明 | 第25页 |
·驾驶员生理数据的时域分析 | 第25-38页 |
·心率 | 第26-28页 |
·呼吸幅度/频率 | 第28-32页 |
·肌电 | 第32-35页 |
·皮电 | 第35-36页 |
·皮温 | 第36-38页 |
·驾驶员生理数据的时频分析 | 第38-51页 |
·信号时频分析基本原理 | 第38-46页 |
·利用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提取生理特征值 | 第46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驾驶疲劳状态模糊识别方法初探 | 第52-74页 |
·模糊模式识别简介 | 第52-56页 |
·模糊规则 | 第52-53页 |
·模糊聚类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模糊模式识别的三个步骤 | 第55-56页 |
·模糊模式识别的工作流程 | 第56页 |
·驾驶状态的模糊识别过程 | 第56-71页 |
·特征值集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·驾驶状态识别第1步: 正常状态识别 | 第57-64页 |
·驾驶状态识别第2步: 临界状态和疲劳状态识别 | 第64-71页 |
·驾驶疲劳状态模糊识别实验 | 第71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5章 驾驶疲劳监测软件设计 | 第74-80页 |
·驾驶疲劳监测软件功能及工作流程 | 第74-75页 |
·数据采集模块及数据库设计 | 第75-77页 |
·实验过程视频采集模块 | 第75页 |
·驾驶员生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| 第75-77页 |
·被试状态识别模块 | 第77-78页 |
·驾驶疲劳监测软件界面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·研究工作总结 | 第80-81页 |
·研究工作展望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