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、内容及路线图 | 第11页 |
·完成工作量 | 第11-12页 |
·取得的主要认识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区范围及区域构造特征 | 第13-15页 |
·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区域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| 第17-28页 |
·区域地层特征 | 第17-19页 |
·沉积特征 | 第19-28页 |
·泻湖相砂体 | 第19-22页 |
·三角洲相砂体 | 第22-24页 |
·河流相砂体 | 第24-28页 |
第四章 岩石学特征 | 第28-43页 |
·岩石矿物学特征 | 第28-38页 |
·砂岩的分类 | 第28-29页 |
·石炭系砂岩储层主要岩石类型特征 | 第29-32页 |
·二叠系砂岩储层主要岩石类型特征 | 第32-38页 |
·孔隙类型特征 | 第38-43页 |
·原生孔隙 | 第40页 |
·次生粒间溶孔 | 第40页 |
·颗粒溶孔 | 第40-41页 |
·晶间微孔 | 第41页 |
·构造裂缝和压溶缝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成岩作用研究 | 第43-55页 |
·成岩作用类型 | 第43-47页 |
·压实作用 | 第43-44页 |
·胶结作用 | 第44-45页 |
·交代作用 | 第45页 |
·溶蚀作用 | 第45-47页 |
·成岩序列与成岩阶段的划分 | 第47-51页 |
·成岩序列 | 第47-48页 |
·成岩阶段划分 | 第48-51页 |
·成岩相分析 | 第51-55页 |
第六章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与有利区带预测 | 第55-75页 |
·孔隙度渗透率特征 | 第55-61页 |
·储层物性控制的主要因素 | 第61-68页 |
·沉积相带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| 第61-62页 |
·岩石组分、结构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| 第62页 |
·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| 第62-67页 |
·成岩阶段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| 第67页 |
·粘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储层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 | 第68-75页 |
·单井物性特征对比及典型井储层综合特征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有利储层展布与预测 | 第70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9-80页 |
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登记表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