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巴燕子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0-19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造山型金矿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任务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工作量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9-27页 |
·大地构造位置 | 第19-20页 |
·区域地质概况 | 第20-25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0-22页 |
·区域构造 | 第22-25页 |
·区域岩浆岩 | 第25页 |
·区域矿产 | 第25-27页 |
·金矿 | 第25页 |
·铂镍矿 | 第25-26页 |
·伟晶岩白云母矿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| 第27-45页 |
·矿区地层 | 第27-28页 |
·矿区构造 | 第28-34页 |
·矿区构造形迹 | 第28-34页 |
·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 | 第34页 |
·矿区岩浆岩 | 第34-35页 |
·矿体地质特征 | 第35-45页 |
·矿体形态、产状、与空间分布 | 第35-37页 |
·矿石类型 | 第37-39页 |
·矿石的结构、构造、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 | 第39-42页 |
·、围岩蚀变 | 第42-43页 |
·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控矿构造分析 | 第45-56页 |
·区域构造对金矿分布的控制 | 第45页 |
·控矿因素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地层 | 第45-46页 |
·岩浆岩 | 第46-47页 |
·围岩蚀变作用 | 第47页 |
·构造 | 第47-49页 |
·构造控矿特征 | 第49-52页 |
·矿区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控矿构造特征 | 第50-52页 |
·构造对矿化富集的制约 | 第52-53页 |
·构造控矿系统与构造控矿模式 | 第53-56页 |
·构造控矿系统 | 第53-54页 |
·构造控矿模式 | 第54-56页 |
第5章 矿床成因 | 第56-59页 |
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56-57页 |
·成矿流体迁移机制 | 第57-58页 |
·成矿模式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图版及说明 | 第64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