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滑坡论文

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--以“青川县”地震灾区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1章 前言第13-22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·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的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·滑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1-22页
第2章 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背景第22-30页
   ·自然地理条件第22-25页
     ·位置与交通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气象与水文第23-25页
   ·区域地质背景第25-30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25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质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新构造运动第27页
     ·地震第27-30页
第3章 研究区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第30-45页
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特征分析第30-39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分布与域内断裂的关系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分布与诱发因素的关系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分布特征第32-36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坡体特征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地下水特征第38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特征总结第38-39页
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9-44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第40页
     ·岩层倾向和倾角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岩土体类型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岩土体结构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区域地质构造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质条件第44页
   ·小结第44-45页
第4章 土质滑坡稳定性评价第45-81页
   ·概述第45页
   ·极限平衡条分法第45-47页
   ·有限元方法第47-59页
     ·岩土体材料的本构模型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土体材料的渗透函数第50-53页
     ·初始应力作用下的坡体应力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地震作用下的坡体动力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·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·极限平衡条分法法与有限元法的结合第59-62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单元节点上的应力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极限平衡稳定系数第61-62页
   ·有限元稳定系数与刚体稳定系数对比研究第62-71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模型第62页
     ·土质滑坡稳定性对比第62-71页
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实例分析第71-79页
     ·细米山滑坡概况第71-72页
     ·细米山滑坡模型第72-73页
     ·细米山滑坡自重作用下的应力特征与变形特征第73-75页
     ·细米山滑坡地震作用下的应力、变形、加速度和速度特征第75-79页
     ·细米山滑坡稳定性评价第79页
   ·小结第79-81页
第5章 研究区土质滑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81-93页
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抽象和量化统计第81-82页
   ·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第82-86页
     ·相关性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 ·回归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86-92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和回归方程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的经验回归方程第89-91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第91-92页
   ·小结第92-93页
第6章 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第93-122页
   ·正交试验设计理论第93-95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设计第93-94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设计模型第94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的极差分析法第94-95页
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第95-121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土性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95-109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土质滑坡外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第109-121页
   ·小结第121-122页
结论第122-125页
致谢第125-126页
参考文献第126-12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
下一篇:齐2-13-312井区储层预测及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