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记暂记集成电路设计
郑重声明 | 第1-3页 |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§1.1 或记理论简介 | 第7-8页 |
§1.1.1 理论产生的背景 | 第7-8页 |
§1.1.2 或记理论体系 | 第8页 |
§1.2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| 第8-10页 |
§1.3 课题的背景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电路的设计分析 | 第12-36页 |
§2.1 传统单稳态电路设计原理分析 | 第12-20页 |
§2.1.1 积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| 第13-17页 |
§2.1.2 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 | 第17-19页 |
§2.1.3 总结 | 第19-20页 |
§2.2 双边沿单稳态触发器 | 第20-24页 |
§2.2.1 积分型双边沿单稳态触发器 | 第20-22页 |
§2.2.2 微分型双边沿单稳态触发器 | 第22-24页 |
§2.3 或记论暂记电路及其改进 | 第24-26页 |
§2.4 两种单稳态电路对比 | 第26-27页 |
§2.5 定时三要素的推广与电路仿真 | 第27-32页 |
§2.5.1 定时三要素的推广与电路仿真 | 第27-29页 |
§2.5.2 集成化的定时分频电路 | 第29-32页 |
§2.6 电路的控制单元设计 | 第32-36页 |
第三章 CMOS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| 第36-53页 |
§3.1 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| 第36-37页 |
§3.1.1 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| 第36页 |
§3.1.2 集成电路设计的一般过程 | 第36-37页 |
§3.2 N阱CMOS工艺 | 第37-39页 |
§3.3 版图设计方法和流程 | 第39-42页 |
§3.3.1 版图设计方法 | 第39-41页 |
§3.3.2 版图设计流程 | 第41-42页 |
§3.4 版图的验证 | 第42-46页 |
§3.4.1 版图验证的基础 | 第42-43页 |
§3.4.2 设计规则检查(DRC) | 第43-44页 |
§3.4.3 版图萃取(EXT) | 第44-45页 |
§3.4.4 版图与电路图比对(LVS) | 第45-46页 |
§3.5 版图 | 第46-53页 |
§3.5.1 控制单元版图 | 第47-48页 |
§3.5.2 触发单元版图 | 第48-49页 |
§3.5.3 整体版图 | 第49-53页 |
第四章 软件工具与MOS仿真模型 | 第53-64页 |
§4.1 电路仿真软件的简要介绍 | 第53-54页 |
§4.2 Tanner Tools Pro简介 | 第54-55页 |
§4.3 MOSFET的模型 | 第55-64页 |
§4.3.1 Level1模型 | 第56-58页 |
§4.3.2 Level2模型 | 第58-60页 |
§4.3.3 Level3模型 | 第60-61页 |
§4.3.4 BSIM系列模型 | 第61-62页 |
§4.3.5 其他MOS模型 | 第62-64页 |
第五章后记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1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) | 第69-70页 |
附录2(N阱CMOS 2UM工艺参数) | 第70-73页 |
附录3(N阱CMOS 2UM版图设计规则)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