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理论论文--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

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建筑文化分析

引言第1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6页
 1.1 全球化问题的提出第13-21页
  1.1.1 全球化现象第13-14页
  1.1.2 概念分析第14-20页
   1.1.2.1 全球化第14-16页
   1.1.2.2 语境第16页
   1.1.2.3 地域建筑第16-20页
  1.1.3 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1.2 关于方法的思考第21-26页
  1.2.1 问题的核心第21-22页
  1.2.2 文化表达第22-24页
  1.2.3 研究框架第24-26页
第二章 “全球化”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互动第26-35页
 2.1 全球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2.1.1 “国际式”建筑反思第27-28页
  2.1.2 建筑观念的变革第28页
  2.1.3 地域建筑问题的提出第28-29页
 2.2 地域建筑的再生第29-35页
  2.2.1 乡土主义解析第29-31页
  2.2.2 地域主义批判第31-33页
  2.2.3 全球—地区建筑视角第33-35页
第三章 地域建筑创作的探索与实践第35-56页
 3.1 国内的相关实践第36-45页
  3.1.1 近代的转型——传统与西方第36-39页
   3.1.1.1 20世纪初的中西合璧第36-37页
   3.1.1.2 50年代的融汇吸收第37-38页
   3.1.1.3 60-70年代的整体停滞第38-39页
  3.1.2 世纪末的冲突——民族性与现代性第39-45页
   3.1.2.1 80年代的创作热潮第39-41页
   3.1.2.2 90年代以来的商品化与国际化第41-42页
   3.1.2.3 当代的语境——地域建筑与全球化第42-45页
 3.2 国外的相关探索第45-56页
  3.2.1 环境本位——回归自然第45-48页
   3.2.1.1 赖特的有机建筑第45-46页
   3.2.1.2 阿尔瓦·阿尔托的人情化空间第46-48页
  3.2.2 地域本位——气候和国情第48-51页
   3.2.2.1 当地气候第48-50页
   3.2.2.2 依据国情第50-51页
  3.2.3 传统本位——色彩与符号第51-56页
   3.2.2.1 地域色彩第52-53页
   3.2.2.2 文脉符号第53-56页
第四章 全球化下地域建筑发展的新趋势第56-79页
 4.1 建筑空间第57-63页
  4.1.1 平面布局第58-60页
  4.1.2 整体造型第60-63页
   4.1.2.1 细部比例第60-61页
   4.1.2.2 环境尺度第61页
   4.1.2.3 建筑造型第61-63页
 4.2 尊重建筑的文脉第63-69页
  4.2.1 自然环境第63-66页
   4.2.1.1 地形地貌第64-65页
   4.2.1.2 引入自然第65页
   4.2.1.3 适应气候第65-66页
  4.2.2 历史环境第66-69页
   4.2.2.1 城市肌理第66-68页
   4.2.2.2 原有文脉第68页
   4.2.2.3 与历史文化环境对比第68-69页
 4.3 确立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观第69-74页
  4.3.1 适用技术第69-71页
  4.3.2 生态技术第71-74页
   4.3.2.1 运用高技术尊重、保护自然环境第71-72页
   4.3.2.2 运用高技术节约能源第72-73页
   4.3.2.3 利用高技术融入历史与文化第73-74页
 4.4 地域性建筑语言的创新第74-79页
  4.4.1 自然材质第74-76页
  4.3.2 现代材质第76-79页
结语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小论文第83-87页
后记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培养及其对PCP污染土壤修复研究
下一篇:衔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