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9-19页 |
·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| 第9-11页 |
·水源污染 | 第9-10页 |
·大气污染 | 第10页 |
·土壤污染 | 第10-11页 |
·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·土壤的生物修复 | 第11-12页 |
·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·白腐菌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·关于白腐菌 | 第14页 |
·白腐菌木质素降解酶 | 第14-15页 |
·白腐菌的培养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白腐菌在治理环境污染、生物修复应用方面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生物菌剂的研究、开发现状 | 第17-19页 |
第二部分 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培养条件的研究 | 第19-2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菌种及活化 | 第19页 |
·培养基处理 | 第19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培养基中基质的选择 | 第20页 |
·添加不同的外源营养物对P. chrysosporium生长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P. chrysosporium生长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培养温度对P. chrysosporium生长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培养基酸碱度对P. chrysosporium生长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培养时间对P. chrysosporum生长的影响 | 第22页 |
·在最适培养条件下P. chrysosporium产Lip和Mnp的酶活力变化 | 第22-23页 |
·袋料培养 | 第23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部分 固态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物的干燥工艺研究 | 第25-2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孢子最高致死温度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的干燥条件下对在固态条件下培养12天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干燥结果 | 第26-28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28-29页 |
第四部分 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培养物在土壤中定殖条件的优化 | 第29-35页 |
·实验地及土样的处理和测定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地及土样处理 | 第29页 |
·P. chrysosporium菌落数测定 | 第29页 |
·土样pH测定 | 第29-30页 |
·土壤水分含量测定 | 第30页 |
·试剂及仪器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添加有机营养物种类对P. chrysosporium定殖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的共代谢物添加量对P. chrysosporium定殖的影响 | 第31页 |
·添加外源速效营养物对P. chrysosporium定殖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土壤中水分含量对P. chrysosporium定殖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附加薄膜对P. chrysosporium定殖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每次取样时天气温度、土样的PH值 | 第32-33页 |
·几个影响因素对P. chrysosporium定殖的影响程度的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34-35页 |
第五部分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PCP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 | 第35-42页 |
·试验地处理及测定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试验小区处理及降解体系的建立 | 第35页 |
·土样采集及处理 | 第35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土壤中PCP降解结果 | 第36页 |
·土壤中Lip,Mnp酶活力变化 | 第36-37页 |
·施入P. chrysosporium土壤中其它主要微生物变化 | 第37页 |
·施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后土壤酶活性变化 | 第37-40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