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硬件电路研究
| 第1章 绪论 | 第1-15页 | 
| 1.1 光纤陀螺的发展及现状 | 第9-10页 | 
| 1.2 光纤陀螺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| 第10-13页 | 
| 1.2.1 采用闭环检测方案 | 第10-11页 | 
| 1.2.2 光路结构趋于集成化 | 第11页 | 
| 1.2.3 信号处理趋于全数字化 | 第11-12页 | 
| 1.2.4 无焊点的全光纤陀螺 | 第12-13页 | 
| 1.3 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发展现状 | 第13页 | 
| 1.4 课题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 
| 1.5 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 
| 第2章 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设计综述 | 第15-25页 | 
| 2.1 引言 | 第15页 | 
| 2.2 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 | 第15-18页 | 
| 2.3 捷联式惯性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18-22页 | 
| 2.3.1 常用坐标系 | 第18-20页 | 
| 2.3.2 捷联姿态矩阵 | 第20-21页 | 
| 2.3.3 捷联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21-22页 | 
| 2.4 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硬件组成 | 第22-23页 | 
| 2.4.1 惯性测量器件 | 第22页 | 
| 2.4.2 数据采集电路 | 第22-23页 | 
| 2.4.3 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| 第23页 | 
| 2.4.4 计算机显示部分 | 第23页 | 
| 2.5 课题的要点 | 第23-24页 | 
| 2.6 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 
| 第3章 加速度计数据及温度数据的采集 | 第25-38页 | 
| 3.1 引言 | 第25页 | 
| 3.2 加速度计读出电路方案设计 | 第25-26页 | 
| 3.3 加速度计数据读出电路的硬件结构 | 第26-32页 | 
| 3.3.1 采样放大电路 | 第27-28页 | 
| 3.3.2 A/D转换电路的实现 | 第28-32页 | 
| 3.4 温度数据采集电路方案设计 | 第32-33页 | 
| 3.5 温度数据采集电路的硬件结构 | 第33-37页 | 
| 3.5.1 采样放大电路 | 第33-35页 | 
| 3.5.2 A/D转换电路的实现 | 第35-37页 | 
| 3.6 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 
| 第4章 数字信号处理板硬件设计 | 第38-58页 | 
| 4.1 引言 | 第38页 | 
| 4.2 系统板的整体方案设计 | 第38-41页 | 
| 4.3 系统板采用的主要芯片 | 第41-43页 | 
| 4.3.1 DSP芯片 | 第41-42页 | 
| 4.3.2 FPGA芯片 | 第42页 | 
| 4.3.3 存储芯片 | 第42-43页 | 
| 4.4 捷联系统接口电路的设计 | 第43-57页 | 
| 4.4.1 与计算机接口电路的设计 | 第43-48页 | 
| 4.4.2 陀螺和加速度计接口电路的设计 | 第48-49页 | 
| 4.4.3 boot loader电路设计 | 第49-52页 | 
| 4.4.4 初始化数据读入电路的设计 | 第52-55页 | 
| 4.4.5 其它接口电路的设计 | 第55-57页 | 
| 4.5 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 
| 第5章 系统软件的设计 | 第58-73页 | 
| 5.1 Boot loader软件的设计 | 第58-63页 | 
| 5.1.1 Boot表的结构 | 第58-60页 | 
| 5.1.2 目标文件的格式转化 | 第60-61页 | 
| 5.1.3 FLASH在系统编程 | 第61-63页 | 
| 5.2 系统程序的设计 | 第63-66页 | 
| 5.2.1 系统程序结构 | 第63-64页 | 
| 5.2.2 中断程序的设计 | 第64-66页 | 
| 5.3 汇编语言与 C语言的混合编程 | 第66-72页 | 
| 5.3.1 混合编程的方式 | 第66-67页 | 
| 5.3.2 混合编程的接口规范 | 第67-68页 | 
| 5.3.3 混合编程的应用 | 第68-72页 | 
| 5.4 系统的测试 | 第72页 | 
| 5.4.1 硬件的测试 | 第72页 | 
| 5.4.2 软件的测试 | 第72页 | 
| 5.5 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 
| 结论 | 第73-74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 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8-79页 | 
| 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