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公路路基水破坏原理与计算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 公路工程中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 | 第11-18页 |
1.2.1 路基的变形、破坏及其原因 | 第12-15页 |
1.2.2 路面的变形、破坏及其原因 | 第15-18页 |
1.3 水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1.4 路基积水及动力荷载作用研究 | 第19-21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浸水破坏机理分析 | 第22-44页 |
2.1 行车荷载的特点及作用 | 第22-28页 |
2.1.1 车辆的类型和轴型 | 第22-23页 |
2.1.2 车辆的重力作用 | 第23-24页 |
2.1.3 交通分析 | 第24-28页 |
2.2 路基水分的来源 | 第28-29页 |
2.3 各种土的工程性质 | 第29-31页 |
2.4 车辆荷载的动力特性及函数表达 | 第31-34页 |
2.4.1 车辆荷载的动力特性 | 第31-32页 |
2.4.2 车辆荷载的函数表达 | 第32-34页 |
2.5 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点 | 第34-40页 |
2.5.1 两种荷载 | 第34-36页 |
2.5.2 路基工作区 | 第36-39页 |
2.5.3 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点 | 第39-40页 |
2.6 动力荷载作用下路基的浸水破坏机理 | 第40-42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动力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| 第44-57页 |
3.1 概述 | 第44页 |
3.2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| 第44-46页 |
3.3 运动方程 | 第46-48页 |
3.4 MARc软件的简介 | 第48-50页 |
3.5 计算模型的确定 | 第50-56页 |
3.5.1 几何模型 | 第50-51页 |
3.5.2 单元类型 | 第51页 |
3.5.3 边界条件 | 第51-52页 |
3.5.4 荷载施加 | 第52-53页 |
3.5.5 材料模型 | 第53-5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结果分析 | 第57-95页 |
4.1 动力荷载作用下路基不含水与含水的对比 | 第57-68页 |
4.2 浸水区域大小不同的对比分析 | 第68-94页 |
4.2.1 浸水区域沿横向变化的对比分析 | 第68-81页 |
4.2.2 浸水区域沿竖向变化的对比分析 | 第81-9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五章 半刚性沥青路面水破坏的防治措施 | 第95-9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9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7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07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