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多巴胺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

中文摘要第1-8页
英文摘要第8-10页
第一章 序言第10-24页
 1.1 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第10-14页
  1.1.1 胶束第10-12页
  1.1.2 微乳液第12-13页
  1.1.3 溶致液晶第13-14页
 1.2 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第14-15页
 1.3 助溶、增溶作用第15-17页
  1.3.1 助溶作用第15页
  1.3.2 增溶作用第15-16页
  1.3.3 助溶-增溶作用第16-17页
 1.4 控制释放第17-18页
 1.5 本文的研究內容与意义第18-19页
 参考文献第19-24页
第二章 多巴胺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第24-45页
 2.1 引言第24-25页
 2.2 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页
 2.3 实验方法第25-26页
  2.3.1 电导率的测定第25页
  2.3.2 表面张力的测定第25页
  2.3.3 荧光光谱的测定第25页
  2.3.4 聚集数数N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2.3.5 微环境极性的测定第26页
  2.3.6 性核磁的测定第26页
  2.3.7 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6页
 2.4 结果与讨论第26-44页
  2.4.1 多巴胺与SDS的相互作用第26-40页
   2.4.1.1 多巴胺对SDS胶束体系cmc的影响第26-31页
   2.4.1.2 表面活性剂SDS对多巴胺荧光强度的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2.4.1.3 多巴胺在SDS/H_2O胶束中的定位第32-36页
    2.4.1.3.1.多巴胺对CTAB胶束聚集数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2.4.1.3.2 多巴胺对SDS微极性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2.4.1.4 核磁共振第36-38页
   2.4.1.5 多巴胺在SDS胶束相和水连续相中的分配系数第38-40页
  2.4.2 多巴胺与CTAB的相互作用第40-44页
   2.4.2.1 多巴胺对CTAB的cmc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2.4.2.2 CTAB对多巴胺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2.4.2.3 多巴胺在CTAB胶束中的定位第43-44页
 参考文献第44-45页
第三章 多巴胺的助溶-增溶作用第45-62页
 3.1 引言第45页
 3.2 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5-46页
 3.3 实验方法第46-47页
  3.3.1 部分相图的测定第46页
  3.3.2 电导率的测定第46页
  3.3.3 微极性的测定第46页
  3.3.4 微乳液结构的冷冻蚀刻法第46-47页
 3.4 结果与讨论第47-60页
  3.4.1 多巴胺的助溶作用第47-49页
  3.4.2 多巴胺在CTAB/n-C_5H_(11)OH/H_2O体系申的助溶-增溶作用第49-52页
  3.4.3 多巴胺对n-C_5H_(11)OH在CTAB微乳液体系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3.4.4 多巴胺助溶-增溶作用的机理第54-60页
   3.4.4.1 多巴胺对CTAB/n-C_5H_(11)OH/H_2O体系微乳液及层状夜晶稳定性的影响第54-58页
   3.4.4.2 多巴胺在CTAB/n-C_5H_(11)OH/H_2O体系中的定位第58-59页
   3.4.4.3 多巴胺助溶-增溶作用的机理第59-60页
 参考文献第60-62页
第四章 多巴胺在CTAB/n-C_5H_(11)OH/H_2O体系中的释放第62-78页
 4.1 引言第62-63页
 4.2 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3页
 4.3 实验方法第63-64页
  4.3.1 多巴胺标准曲线的测定第63页
  4.3.2 多巴胺的释放实验第63页
  4.3.3 胶束微环境极性的测定第63-64页
 4.4 结果与讨论第64-76页
  4.4.1 多巴胺在水和CTAB胶束体系中的释放第64-67页
  4.4.2 多巴胺在CTAB/n-C_5H_(11)OH/H_2O O/W微乳液体系中的释放第67-69页
   4.4.2.1 n-C_5H_(11)OH含量对多巴胺释放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4.4.2.2 CTAB含量对多巴胺释放的影响第69页
  4.4.3 多巴胺在CTAB/n-C_5H_(11)OH/H_2O W/O微乳液体系中的释放第69-71页
   4.4.3.1 n-C_5H_(11)OH含量对多巴胺释放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4.4.3.2 CTAB含量对多巴胺释放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4.4.4 多巴胺的释放机理探讨第71-76页
 参考文献第76-78页
第五章 结论第78-79页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欠发达地区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
下一篇: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