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思路和逻辑架构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 难点、创新和不足之处 | 第13-15页 |
1.5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5-21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21-32页 |
2.1 MM定理 | 第21-22页 |
2.2 企业债务融资理论的主线一:税收因素和破产成本 | 第22-23页 |
2.2.1 税收因素与债务融资 | 第22-23页 |
2.2.2 破产成本与债务融资 | 第23页 |
2.3 企业债务融资理论的主线二: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 | 第23-27页 |
2.3.1 信息不对称与债务融资 | 第24-25页 |
2.3.2 委托代理问题与债务融资 | 第25-26页 |
2.3.3 金融契约的控制权与债务融资 | 第26-27页 |
2.4 企业债务融资理论的主线三:产业组织和资本市场非完美性 | 第27-28页 |
2.4.1 产业组织特征与债务融资 | 第27-28页 |
2.4.2 资本市场的非完美性与债务融资 | 第28页 |
2.5 一个简要的评述 | 第28-32页 |
第3章 债务契约、公司控制权市场与最优债务水平决定 | 第32-66页 |
3.1 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最优债务契约 | 第32-42页 |
3.1.1 企业的内部控制人:投资者和经营者 | 第32-33页 |
3.1.2 模型 | 第33-35页 |
3.1.3 最优债务契约 | 第35-39页 |
3.1.4 相对静态均衡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1.5 结论及其推广 | 第41-42页 |
3.2 债务融资与公司控制权市场 | 第42-55页 |
3.2.1 公司控制权市场 | 第42-45页 |
3.2.2 模型 | 第45-46页 |
3.2.3 控制权竞争 | 第46-47页 |
3.2.4 最优债务结构 | 第47-49页 |
3.2.5 相对静态均衡分析 | 第49-54页 |
3.2.6 结论及推广 | 第54-55页 |
3.3 债务融资的作用:与股权融资的比较 | 第55-63页 |
3.3.1 债务融资成本 | 第55-59页 |
3.3.2 规避股权稀释 | 第59-60页 |
3.3.3 税盾作用和财务杠杆作用 | 第60-61页 |
3.3.4 对企业经理的约束作用 | 第61-63页 |
3.3.5 反收购 | 第63页 |
3.4 小结 | 第63-66页 |
第4章 银行贷款、企业债券与债务融资方式选择 | 第66-89页 |
4.1 银行贷款与企业债券比较研究 | 第66-72页 |
4.1.1 银行贷款优势论 | 第66-69页 |
4.1.2 企业债券优势论 | 第69-70页 |
4.1.3 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选择 | 第70-72页 |
4.2 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| 第72-81页 |
4.2.1 融资成本 | 第72-78页 |
4.2.2 融资期限 | 第78-80页 |
4.2.3 其他因素 | 第80-81页 |
4.3 基于道德风险的债务融资方式选择模型 | 第81-86页 |
4.3.1 道德风险的假设条件 | 第82页 |
4.3.2 模型 | 第82-85页 |
4.3.3 结论及推广 | 第85-86页 |
4.4 小结 | 第86-89页 |
第5章 多融资方式选择下的债务结构 | 第89-102页 |
5.1 债务的优先级 | 第89-90页 |
5.2 代理成本与债务结构 | 第90-98页 |
5.2.1 管理层与股东的冲突 | 第90-92页 |
5.2.2 债务代理成本 | 第92-93页 |
5.2.3 债务代理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| 第93-95页 |
5.2.4 债务期限结构与代理成本 | 第95-96页 |
5.2.5 债务类型结构与代理成本 | 第96-98页 |
5.3 多融资方式选择下的最优债务结构 | 第98-100页 |
5.4 企业的实际债务结构 | 第100页 |
5.5 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6章 中国企业债务融资研究 | 第102-137页 |
6.1 中国企业债务融资的理论分析 | 第102-112页 |
6.1.1 债务融资现状与特点 | 第102-106页 |
6.1.2 企业债务融资结构失衡 | 第106-108页 |
6.1.3 均衡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作用 | 第108-109页 |
6.1.4 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实证检验 | 第109-112页 |
6.2 中国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实证分析 | 第112-117页 |
6.2.1 融资资本的计算 | 第113-115页 |
6.2.2 样本公司选择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| 第115页 |
6.2.3 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115-117页 |
6.3 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债务融资风险分析 | 第117-125页 |
6.3.1 委托代理问题 | 第118-119页 |
6.3.2 银行高负债经营风险 | 第119页 |
6.3.3 预算软约束问题 | 第119-121页 |
6.3.4 政府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干预 | 第121-122页 |
6.3.5 关系贷款问题 | 第122-123页 |
6.3.6 企业与银行的风险传递 | 第123-124页 |
6.3.7 银行监管问题 | 第124-125页 |
6.4 中国的企业债券融资 | 第125-136页 |
6.4.1 债券融资发展历程 | 第125-126页 |
6.4.2 中国的企业债券融资特点 | 第126-129页 |
6.4.3 制约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的主要因素 | 第129-133页 |
6.4.4 企业债券融资的对策建议 | 第133-136页 |
6.5 小结 | 第136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50页 |
后记 | 第150-151页 |
论文独创性声明 | 第151页 |
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