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 | 第1-15页 |
一、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及其框架 | 第15-26页 |
(一) 会计控制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(二) 会计控制与相关概念比较 | 第16-17页 |
1 、 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 | 第16页 |
2 、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 | 第16页 |
3 、 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控制 | 第16-17页 |
(三) 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| 第17-19页 |
1 、 会计控制的目标 | 第17-18页 |
2 、 会计控制的原则 | 第18-19页 |
(四) 会计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| 第19-20页 |
1 、 会计控制的程序 | 第19页 |
2 、 会计控制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五) 会计控制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 | 第20-26页 |
1 、 会计控制环境 | 第20-22页 |
2 、 风险评估 | 第22-23页 |
3 、 会计控制活动 | 第23页 |
4 、 会计控制的信息与沟通 | 第23-24页 |
5 、 内部监督 | 第24-26页 |
二、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| 第26-30页 |
(一)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普遍薄弱 | 第26页 |
(二) 财务会计报告造假问题仍然突出 | 第26-28页 |
1 、 为了发行股票或配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| 第26-27页 |
2 、 为了保住“壳”资源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| 第27页 |
3 、 为了少缴税款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| 第27-28页 |
4 、 为了塑造“绩优股”形象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| 第28页 |
(三)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,公司费用支出失控 | 第28-30页 |
三、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动因分析 | 第30-34页 |
(一)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| 第30-32页 |
1 、 股权高度集中,“一股独大”现象严重 | 第30-31页 |
2 、 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| 第31页 |
3 、 监事会形同虚设,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 | 第31-32页 |
(二)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代理问题仍未得到较完善的解决 | 第32-33页 |
(三)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| 第33-34页 |
四、 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思路 | 第34-42页 |
(一)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构 | 第34-36页 |
1 、 优化股权结构 | 第34页 |
2 、 完善董事会机构 | 第34-35页 |
3 、 进一步完善监事会职能 | 第35-36页 |
(二) 尽快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| 第36-37页 |
1 、 合理平衡经营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| 第36-37页 |
2 、 建立规范的经理人才市场 | 第37页 |
(三)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,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| 第37-40页 |
1 、 组织结构控制 | 第37-38页 |
2 、 授权批准控制 | 第38页 |
3 、 会计记录控制 | 第38页 |
4 、 财产保全控制 | 第38-39页 |
5 、 职工素质控制 | 第39页 |
6 、 预算控制 | 第39页 |
7 、 内部报告控制 | 第39-40页 |
8 、 风险控制 | 第40页 |
(四)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,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| 第40-42页 |
五、 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控制举例 | 第42-50页 |
(一) 货币收支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 | 第42-45页 |
(二) 存货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 | 第45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