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DNA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37页
   ·DNA的研究概况第14-24页
     ·DNA与小分子作用研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·与DNA相互作用的小分子种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·DNA与其它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·DNA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效应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·传统电化学方法研究DNA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·DNA杂交的电化学标记第19-20页
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的研究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的表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的应用第23-24页
   ·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第24-31页
     ·修饰电极的起源及发展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·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·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制备、成膜机理及性能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表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应用第29-31页
   ·课题的立题思想第31-32页
 参考文献第32-37页
第二章 土霉素的电化学性质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第37-48页
   ·引言第37-38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试剂第38页
     ·DNA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循环伏安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可见光谱法第3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9-46页
     ·测定底液及pH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土霉素的电化学性质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·浓度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扫描速度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土霉素与DNA的作用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·DNA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与土霉素的作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·土霉素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土霉素-DNA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45-46页
   ·结论第46-47页
 参考文献第47-48页
第三章 DNA修饰电极的制备、表征及应用第48-73页
   ·引言第48-4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9-51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试剂第49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循环伏安法第50页
       ·交流阻抗第50页
       ·原子力显微镜(AFM)第50页
       ·扫描电化学显微镜(SECM)第50-5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1-70页
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表征第51-64页
       ·制备DNA修饰电极的影响因素第51页
       ·DNA修饰电极的性能及表面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循环伏安法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·交流阻抗法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SECM表征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·SECM形貌图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原子力显微镜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吸附时间对DNA修饰电极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循环伏安法研究DNA修饰电极的吸附与解吸附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DNA修饰电极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抗生素--卡那霉素、红霉素与金表面固定化DNA相互作用研究第67-70页
   ·结论第70-71页
 参考文献第71-73页
第四章 卡那霉素修饰电极及其铜(Ⅱ)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73-89页
   ·引言第73-74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试剂第74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·卡那霉素修饰电极的制备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·循环伏安法第75页
       ·交流阻抗法第75页
       ·荧光光谱法第7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5-87页
     ·支持电解质的选择第75-76页
     ·SAM/Au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第76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第76-78页
     ·卡那霉素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第78页
     ·铜-卡那霉素配合物研究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·铜-卡那霉素的伏安响应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·Cu~(2+)与卡那霉素之间的浓度关系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扫速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卡那霉素与其Cu(Ⅱ)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第81-83页
     ·用DNA溶液滴定卡那霉素与其Cu(Ⅱ)配合物第83-85页
     ·卡那霉素与其铜(Ⅱ)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研究第85-87页
   ·结论第87-88页
 参考文献第88-89页
附录: 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89-90页
致谢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研究
下一篇:Axin激活JNK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