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1 甲苯甲醇烷基化的研究进展 | 第11-28页 |
| ·对二甲苯的概述 | 第11-12页 |
| ·对二甲苯的生产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工业生产方法 | 第12页 |
| ·对二甲苯的生产技术现状 | 第12页 |
| ·甲苯甲醇烷基化工艺研究开发的可行性 | 第12-13页 |
| ·甲苯甲醇烷基化选择性合成对二甲苯的机理 | 第13-16页 |
| ·多孔固体酸在甲苯甲醇烷基化中的应用 | 第16-26页 |
| ·大孔分子筛 | 第16-19页 |
| ·小孔分子筛 | 第19页 |
| ·中孔分子筛 | 第19-25页 |
| ·其它材料 | 第25-26页 |
| ·工艺条件的影响及催化剂的失活再生 | 第26页 |
| ·课题选择 | 第26-28页 |
| 2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8-32页 |
| ·化学试剂 | 第28页 |
| ·纳米H-ZSM-5分子筛 | 第28-29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9-30页 |
| ·X射线衍射(XRD) | 第29页 |
| ·傅立叶变换—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29-30页 |
| ·氨气程序升温脱附(NH_3-TPD) | 第30页 |
| ·低温N_2物理吸附 | 第30页 |
| ·热重(TG) | 第30页 |
| ·催化剂的成型 | 第30页 |
| ·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| 第30-32页 |
| ·评价装置 | 第30-31页 |
| ·产物组成分析 | 第31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定义 | 第31-32页 |
| 3 高选择性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| 第32-52页 |
| ·前言 | 第32-34页 |
| ·单组分改性纳米H-ZSM-5分子筛 | 第34-40页 |
| ·硅酯沉积 | 第34-36页 |
| ·磷改性 | 第36-38页 |
| ·镁改性 | 第38-40页 |
| ·双组分改性纳米H-ZSM-5分子筛 | 第40-45页 |
| ·硅/磷改性 | 第40-42页 |
| ·硅/镁改性 | 第42-43页 |
| ·磷/镁改性 | 第43-45页 |
| ·复合改性纳米H-ZSM-5分子筛 | 第45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4 高稳定性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| 第52-71页 |
| ·前言 | 第52-54页 |
| ·Pt/Pd贵金属改性 | 第54-65页 |
| ·Pt改性 | 第55-63页 |
| ·Pd改性 | 第63-65页 |
| ·Co/Ni非贵金属改性 | 第65-70页 |
| ·Co改性 | 第65-68页 |
| ·Ni改性 | 第68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5 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71-96页 |
| ·前言 | 第71页 |
| ·交试验 | 第71-74页 |
| ·正交试验的设计、结果及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·正交试验的验证试验 | 第73-74页 |
| ·单因素的影响 | 第74-86页 |
| ·载气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| ·水量的影响及水的作用 | 第76-80页 |
| ·甲苯/甲醇摩尔比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| ·空速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| ·压力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83-86页 |
| ·失活与再生 | 第86-94页 |
| ·中毒 | 第86-89页 |
| ·烧结 | 第89-90页 |
| ·积炭 | 第90-9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| 6 原位合成氨动态修饰法对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| 第96-103页 |
| ·前言 | 第96-97页 |
| ·展望——原位合成氨的可能性 | 第97-10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| 结论 | 第103-105页 |
| 论文创新点 | 第105-10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6-122页 |
| 附录A 符号意义 | 第122-123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2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23-125页 |
| 致谢 | 第125-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