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电化学工业论文--电镀工业论文--电铸论文

脉冲微纳米电铸相关问题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28页
   ·微纳米电铸技术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电铸技术的发展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发展中的微电铸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纳米电铸技术的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微纳米电铸的研究现状第13-26页
     ·微电铸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纳米电铸的研究现状第14-26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-28页
2 脉冲微电铸的电结晶过程第28-41页
   ·引言第28页
   ·电结晶过程理论基础第28-33页
     ·晶种产生第28-31页
     ·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第31-33页
   ·电结晶过程中的过电位第33-37页
   ·脉冲微电铸中的形核过程第37-39页
   ·脉冲微电铸中的晶体生长第39-4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0-41页
3 微电铸体系交流阻抗法研究和电流-流体耦合的数值分析第41-64页
   ·引言第41-42页
   ·法拉第阻抗和电化学阻抗谱第42-48页
   ·微电铸体系交流阻抗法实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实验电铸液第48页
     ·实验条件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实验过程第49页
   ·交流阻抗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·无整平剂微电铸体系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有整平剂微电铸体系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体系动力学参数第52-53页
   ·电流-流体耦合的数学模型第53-58页
     ·微电铸的微结构第53-55页
     ·电流分布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流场分布第56-58页
   ·电流-流体仿真结果第58-62页
     ·阴极电流密度分布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流体流场分布第59-62页
   ·微电铸实验铸层的生长高度与仿真值比较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微电铸系统的实验参数第62页
     ·微电铸铸层高度第62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4 周期换向脉冲纳米电铸的扩散层模型和机理第64-81页
   ·引言第64页
   ·微电铸中的液相传质第64-69页
     ·微电铸体系的扩散过程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平面电极上的恒电流第66-69页
   ·脉冲微电铸的扩散层模型第69-72页
   ·周期换向脉冲纳米电铸的扩散层模型第72-77页
   ·周期换向脉冲纳米电铸的机理第77-8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1页
5 周期换向脉冲纳米电铸层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第81-110页
   ·引言第81页
   ·实验条件第81-84页
     ·电铸液组分和实验参数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第82-83页
     ·测试仪器第83-84页
   ·微观结构第84-87页
     ·正向和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铸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铸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第85-86页
     ·正向导通时间对铸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·晶粒大小和分布第87-96页
     ·晶粒尺寸的测量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  ·正向和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第89-95页
     ·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第95-96页
   ·高度的均匀性第96-101页
     ·铸层形状和测量点选择第96-97页
     ·正向和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高度均匀性的影响第97-99页
     ·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高度均匀性的影响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正向导通时间对高度均匀性的影响第100-101页
   ·铸层的显微硬度第101-105页
     ·显微硬度测试方法第101页
     ·向和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负向脉冲电流密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正向导通时间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第104-105页
   ·铸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摩擦系数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铸层的磨损表面形貌第106-10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9-110页
结论第110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20页
创新点摘要第120-12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1-122页
致谢第122-123页
作者简介第123-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合成对二甲苯催化剂的研制
下一篇:改性纳米TiO2及硫电解液用于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