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1 绪论 | 第14-22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对交通需求管理的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国际对交通需求管理的研究综述 | 第18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8-22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2 交通需求管理概念 | 第22-28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涵义 | 第22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涉及的层次 | 第22-23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| 第23页 |
·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措施 | 第23-28页 |
3 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依据 | 第28-43页 |
·供给、需求与均衡 | 第28-36页 |
·供给曲线、需求曲线与均衡点 | 第28-30页 |
·供需曲线和均衡点的移动 | 第30-32页 |
·作用于需求曲线,缓解拥堵困境 | 第32-36页 |
·外部性 | 第36-39页 |
·图解外部性 | 第36-38页 |
·对外部性的对策 | 第38-39页 |
·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 | 第39-42页 |
·当斯定律 | 第42-43页 |
4 交通需求管理在国内外的应用 | 第43-56页 |
·国外交通需求管理案例 | 第43-52页 |
·美国 | 第43-44页 |
·日本 | 第44-45页 |
·新加坡 | 第45-47页 |
·欧洲 | 第47-48页 |
·巴西库里提巴市 | 第48页 |
·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 | 第48-49页 |
·韩国首尔 | 第49-52页 |
·国内交通需求管理案例 | 第52-56页 |
·香港 | 第52-53页 |
·上海 | 第53-54页 |
·温州 | 第54页 |
·广州 | 第54-56页 |
5 北京市交通现状 | 第56-78页 |
·近年来北京市交通运行状况 | 第56-69页 |
·北京市交通供给 | 第56-61页 |
·北京市交通需求 | 第61-64页 |
·北京市交通运行状况 | 第64-69页 |
·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现实原因 | 第69-72页 |
·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回顾 | 第72-73页 |
·2008年7月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前后交通运行情况对比 | 第73-78页 |
·早、晚高峰路网运行速度 | 第73-74页 |
·交通指数 | 第74-76页 |
·出行总量 | 第76页 |
·公共交通出行率 | 第76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6 2008年7月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回归分析 | 第78-81页 |
·选取模型及变量说明 | 第78-79页 |
·模型结果 | 第79页 |
·讨论 | 第79-81页 |
7 基于VAR模型的交通需求管理分析 | 第81-86页 |
·模型与变量说明 | 第81-82页 |
·模型结果 | 第82-83页 |
·讨论 | 第83-86页 |
8 结论 | 第86-88页 |
·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| 第86-87页 |
·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