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怀远方音调查报告
引言 | 第1页 |
第一章 怀远县和怀远方言概况 | 第7-13页 |
一、 怀远县概况 | 第7-8页 |
1 、 地理人口 | 第7页 |
2 、 历史沿革 | 第7-8页 |
二、 怀远县方言概况 | 第8-11页 |
1 、 怀远方言的内部差异 | 第8-10页 |
2 、 怀远方言(南片)与合肥话之比较 | 第10-11页 |
三、 调查过程及所使用的音标符号 | 第11-13页 |
1 、 怀远方言的调查过程 | 第11-13页 |
2 、 本文用的音标和符号 | 第13页 |
第二章 怀远音系分析 | 第13-28页 |
一、 单字音系 | 第13-22页 |
1 、 声母 | 第13-14页 |
2 、 韵母 | 第14-15页 |
3 、 声调 | 第15页 |
4 、 音节表 | 第15-22页 |
二、 音韵特点 | 第22-24页 |
三、 语流音变 | 第24-28页 |
1 、 连读变调 | 第24-26页 |
2 、 轻声 | 第26-28页 |
四、 异读 | 第28页 |
第三章 怀远方音与中古音比较 | 第28-41页 |
一、 怀远话声母和古音的比较 | 第28-32页 |
二、 怀远话韵母和古音的比较 | 第32-40页 |
三、 怀远话声调和古音的比较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怀远方言入声的演变 | 第41-51页 |
一、 古入声字在怀远方言中的声调 | 第41-46页 |
1 、 古入声字在入声区的舒化 | 第41-44页 |
2 、 古入声字在无入声区的分派 | 第44-46页 |
二、 中古入声字在怀远方言中的韵母 | 第46-50页 |
1 、 中古入声字在入声方言区的韵母 | 第46-50页 |
2 、 中古入声字在无入声方言区的韵母 | 第50页 |
三、 入声舒化方式和原因的思考 | 第50-51页 |
附录1 怀远方言同音字汇 | 第5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