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引言 | 第1-10页 |
| 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| 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| 第8-9页 |
| 1.4 工作量及主要研究成果 | 第9-10页 |
| 2 研究区基本特征 | 第10-20页 |
| 2.1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11-12页 |
| 2.2 岩相特征 | 第12-16页 |
| 2.3 构造特征 | 第16页 |
| 2.4 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 | 第16-20页 |
| 3 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及岩性特征 | 第20-23页 |
| 3.1 石西地区地层特征 | 第20页 |
| 3.2 石西石炭系火山岩岩性特征 | 第20-23页 |
| 3.2.1 熔岩类 | 第20-21页 |
| 3.2.2 普通火山碎屑岩类 | 第21-22页 |
| 3.2.3 过渡岩类 | 第22-23页 |
| 4 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 | 第23-38页 |
| 4.1 火山岩孔隙特征 | 第23-27页 |
| 4.1.1 孔隙类型 | 第23-24页 |
| 4.1.2 不同储层孔隙性比较 | 第24-25页 |
| 4.1.3 影响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发育的因素 | 第25-27页 |
| 4.2 火山岩滲透性特征 | 第27-33页 |
| 4.3 火山岩裂缝特征 | 第33-38页 |
| 5 有利火山岩储层特征综合评价 | 第38-85页 |
| 5.1 剖面图特征 | 第38-39页 |
| 5.2 火山岩储层岩性评价 | 第39-40页 |
| 5.3 火山岩储层岩相评价 | 第40页 |
| 5.4 孔隙、裂缝及致密层分布特征 | 第40-83页 |
| 5.4.1 高孔隙带分布特征 | 第40-55页 |
| 5.4.2 致密储层发育特征 | 第55-70页 |
| 5.4.3 裂缝分布特征 | 第70-81页 |
| 5.4.4 分布特征评价 | 第81-83页 |
| 5.5 储集性能评价 | 第83-85页 |
| 6 有利储集层平面分布特征 | 第85-100页 |
| 6.1 A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85-86页 |
| 6.2 B1-1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86-87页 |
| 6.3 B1-2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87页 |
| 6.4 B2-1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87-88页 |
| 6.5 B2-2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88-89页 |
| 6.6 C1-1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89-90页 |
| 6.7 C1-2层高孔隙带、致密储层和裂缝的分布特征 | 第90页 |
| 6.8 有利剩余油分布范围及其与岩相分布的关系 | 第90-100页 |
| 7 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| 致谢 | 第101-10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2-104页 |
| 附图 | 第104-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