葵花籽饮料的研制以及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
1 前言 | 第1-19页 |
·植物蛋白饮料 | 第8-10页 |
·植物蛋白饮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 | 第8页 |
·植物蛋白饮料的概念及分类 | 第8-9页 |
· 植物蛋白饮料的营养效用 | 第9页 |
·植物蛋白饮料加工的基本原理 | 第9-10页 |
·蛋白饮料的发展前景 | 第10页 |
·葵花籽蛋白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葵花籽蛋白组成及营养价值 | 第10-11页 |
·葵花籽蛋白的应用及国内外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影响葵花籽蛋白应用的因素 | 第12页 |
·葵花籽饮料研究的可行性 | 第12-13页 |
·绿原酸 | 第13-16页 |
·绿原酸的发现与命名 | 第14页 |
·绿原酸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 | 第14-15页 |
·绿原酸的主要功能及生物活性 | 第15-16页 |
·绿原酸在植物中的分布 | 第16页 |
·绿原酸的提取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应用前景 | 第17-18页 |
·立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8页 |
·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8-1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9页 |
·原料、试剂与仪器 | 第19-21页 |
·原料 | 第19页 |
·试剂 | 第19-20页 |
·仪器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1-26页 |
·原料成分的测定 | 第21页 |
·浸泡条件的确定 | 第21页 |
·仁水比例确定实验 | 第21页 |
·糖、脱脂乳加入量确定试验 | 第21-22页 |
·离心时间的确定 | 第22页 |
·稳定性检测 | 第22页 |
·混合乳化HLB的计算 | 第22页 |
·添加剂配方的确定 | 第22-23页 |
·葵花籽乳饮料的加工工艺 | 第23-24页 |
·饮料稳定性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杀菌条件的确定 | 第25页 |
·流变学特性研究 | 第25页 |
·成品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绿原酸的定性检测 | 第26页 |
·样品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薄层色谱定性检测法 | 第26页 |
·U-V图谱定性检测法 | 第26页 |
·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| 第26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6页 |
·提取率的计算 | 第26-27页 |
·绿原酸的提取 | 第27-28页 |
·水浸提法 | 第27页 |
·乙醇浸提法 | 第27页 |
·酶解醇提法 | 第27-28页 |
·葵花籽提取物抗氧化实验 | 第28页 |
·葵花籽提取物抑菌实验 | 第28-29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9-55页 |
·原料成分的测定结果 | 第29页 |
·浸泡条件的最佳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仁水比例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·糖与脱脂乳用量的确定结果 | 第31-32页 |
·添加剂的选取 | 第32-40页 |
·离心时间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·单因素乳化剂实验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单因素稳定剂实验结果 | 第34-35页 |
·HLB值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·添加剂的初选结果 | 第36-38页 |
·添加剂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·饮料稳定性研究 | 第40-44页 |
·PH值对饮料稳定性影响试验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均质压力对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多聚磷酸钠对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杀菌条件的确定 | 第44页 |
·葵花籽乳饮料流变学研究 | 第44-46页 |
·葵花籽乳饮料流体类型的判定 | 第44-45页 |
·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成品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| 第46-47页 |
·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定性检测 | 第47-48页 |
·利用薄层层析法鉴定提取物中的绿原酸 | 第47页 |
·利用紫外光谱定性提取物中的绿原酸 | 第47-48页 |
·最大吸收波长 | 第48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8-49页 |
·绿原酸的提取 | 第49-54页 |
·水提取方法对绿原酸提取绿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乙醇提取法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加酶醇提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·抗氧化实验结果 | 第54页 |
·拟菌实验结果 | 第54-55页 |
4 结论 | 第55-56页 |
5 展望 | 第56-57页 |
6 致谢 | 第57-58页 |
7 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8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