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粉尘检测技术的国内外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粉尘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粉尘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粉尘浓度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| 第15页 |
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粉尘浓度检测技术方法综述 | 第16-23页 |
·粉尘浓度的取样测量法 | 第16-19页 |
·过滤称重法 | 第16-17页 |
·β射线法 | 第17-18页 |
·压电振动法 | 第18页 |
·取样法的优缺点 | 第18-19页 |
·粉尘浓度的非取样测量法 | 第19-22页 |
·光散射法 | 第19-20页 |
·光吸收法 | 第20页 |
·摩擦电法 | 第20-21页 |
·闪烁法 | 第21页 |
·非取样法的优缺点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红外吸收粉尘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| 第23-30页 |
·粉尘的产生及其物理性质 | 第23-24页 |
·粉尘的产生 | 第23页 |
·粉尘的分类 | 第23页 |
·粉尘的特性 | 第23-24页 |
·红外吸收式测尘的理论依据 | 第24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红外吸收粉尘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算法 | 第30-47页 |
·差分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传统的差分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新的差分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光学部分的器件选择 | 第33-46页 |
·系统光源的选择 | 第33-39页 |
·滤光片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·探测器的选择 | 第40-45页 |
·气室的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| 第47-62页 |
·光源驱动电路的设计 | 第47-48页 |
·放大滤波电路的设计 | 第48-52页 |
·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| 第49-50页 |
·主放大电路的设计 | 第50-52页 |
·单片机的选择及相关电路设计 | 第52-56页 |
·单片机的选择及其特点 | 第52-53页 |
·基于 MSP430F149 的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| 第53-56页 |
·软件设计的简要介绍 | 第56-61页 |
·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A/D 转换程序设计 | 第58-59页 |
·液晶显示功能模块的设计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6章 粉尘浓度检测系统的标定及误差分析 | 第62-70页 |
·系统差分算法的标定 | 第62-63页 |
·误差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应用新差分算法测量粉尘浓度 | 第66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