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古代语法(文言语法)论文

“二拍”中的助词“得”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0 引言第6-7页
1 “得”的用法分类第7-11页
 1.1 用于可能式的“得_1”与“得_2”第7-9页
  1.1.1 “得_1”的来源第7-8页
  1.1.2 “得_2”的来源第8-9页
 1.2 用于结果式的“得_3”第9-10页
 1.3 用于情态式的“得_4”第10-11页
2 可能式中的“得_1”与“得_2”第11-34页
 2.1 句法结构第11-18页
  2.1.1 “得_1”的句法结构第11-15页
  2.1.2 “得_2”的句法结构第15-18页
 2.2 语义分析第18-24页
  2.2.1 动词的语义特征第18-20页
  2.2.2 补语的目标性质第20-22页
  2.2.3 宾语与主语的施受关系第22-24页
 2.3 语用表达第24-29页
  2.3.1 行为类型第24-28页
  2.3.2 表达重心第28-29页
  2.3.3 言语风格第29页
 2.4 发展演变第29-34页
  2.4.1 与《朱子语类》比较第29-31页
  2.4.2 与现代汉语比较第31-34页
3 完成式的“得_3”第34-50页
 3.1 句法结构第34-41页
  3.1.1 结构形式第34-35页
  3.1.2 分布第35-36页
  3.1.3 前后成分第36页
  3.1.4 结构的构成第36-40页
  3.1.5 层次分析第40-41页
 3.2 语义分析第41-45页
  3.2.1 “得_3”用于叙事的已然句第41-42页
  3.2.2 状语性质第42-44页
  3.2.3 结构后的助词第44-45页
 3.3 语用考察第45-48页
  3.3.1 行为类型第45-47页
  3.3.2 主题与述题第47页
  3.3.3 表达重心第47-48页
 3.4 发展演变第48-50页
  3.4.1 与《朱子语类》比较第48-49页
  3.4.2 与现代汉语比较第49-50页
4 情态式的“得_4”第50-75页
 4.1 句法结构第51-61页
  4.1.1 结构形式第51-52页
  4.1.2 分布第52-53页
  4.1.3 前后成分第53页
  4.1.4 结构的构成第53-61页
  4.1.5 层次分析第61页
 4.2 语义分析第61-66页
  4.2.1 语义指向第61-65页
  4.2.2 歧义第65-66页
 4.3 语用考察第66-71页
  4.3.1 行为类型第66-70页
  4.3.2 表达重心第70-71页
 4.4 发展演变第71-75页
  4.4.1 与《朱子语类》比较第71-72页
  4.4.2 与现代汉语比较第72-75页
5 结论第75-76页
注释第76-77页
参考书目第77-79页
后记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市场结构分析
下一篇:信用证欺诈风险的法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