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第1章 概述 | 第7-9页 |
1.1 问题的引出 | 第7-8页 |
1.1.1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的概述 | 第7-8页 |
1.1.2 研究现状的缺陷 | 第8页 |
1.2 本文的行文思路 | 第8-9页 |
第2章 组织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| 第9-14页 |
2.1 组织要素 | 第9页 |
2.2 组织管理学三大理论学派的观点简介 | 第9-11页 |
2.3 组织分析模型 | 第11-12页 |
2.4 组织水平分析的标准 | 第12-14页 |
第3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分析 | 第14-20页 |
3.1 组织系统论 | 第14-15页 |
3.1.1 系统的要素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3.1.2 组织的系统论观点 | 第15页 |
3.3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分析 | 第15-17页 |
3.4 管理系统测评方法的分析研究 | 第17页 |
3.5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理解以及对其评价方法的分析 | 第17-20页 |
第4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的评价模型的初建 | 第20-28页 |
4.1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素质分析 | 第20页 |
4.2 企业组织素质和管理系统素质评价方法的借鉴 | 第20-22页 |
4.3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体系初步确立 | 第22-23页 |
4.4 评价工具的选取 | 第23-28页 |
4.4.1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| 第24页 |
4.4.2 模糊数学 | 第24-26页 |
4.4.3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模型的应用 | 第26-28页 |
第5章 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指标体系的分析 | 第28-47页 |
5.1 人员状况子系统 | 第28-36页 |
5.1.1 研究思路 | 第28页 |
5.1.2 个体人的素质考核方法 | 第28-29页 |
5.1.3 人员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9-36页 |
5.2 管理手段子系统 | 第36-45页 |
5.2.1 法规体系分析 | 第37-40页 |
5.2.2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设施 | 第40-45页 |
5.3 组织管理状况子系统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的评价体系 | 第47-68页 |
6.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| 第48页 |
6.2 综合指标体系变动的分析 | 第48-51页 |
6.2.1 领导班子体系的分析 | 第48-49页 |
6.2.2 组织成员工作态度 | 第49-50页 |
6.2.3 群体素质分析 | 第50-51页 |
6.3 组织内部管理模型的确立 | 第51-52页 |
6.4 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| 第52-55页 |
6.5 隶属函数的确定 | 第55-62页 |
6.6 建立模型 | 第62-64页 |
6.6.1 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| 第62-63页 |
6.6.2 模糊算子 | 第63页 |
6.6.3 反模糊化 | 第63-64页 |
6.7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| 第64-68页 |
第7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的初探 | 第68-73页 |
第8章 模型应用与结论 | 第73-76页 |
8.1 模型应用 | 第73-74页 |
8.2 结论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