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第1章 概述 | 第7-11页 |
1.1 船舶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| 第7页 |
1.2 船舶机舱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| 第7-8页 |
1.2.1 国外机舱自动化的发展 | 第7-8页 |
1.2.2 我国机舱自动化的发展 | 第8页 |
1.3 目前机舱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型式 | 第8-9页 |
1.4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| 第9-11页 |
1.4.1 提出一种多级分布式综合管理系统的设想 | 第9-10页 |
1.4.2 该设想实现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| 第10页 |
1.4.3 本文主要工作评述 | 第10-11页 |
第2章 船舶局域网的设计思路 | 第11-20页 |
2.1 船舶局域网的特定环境 | 第11页 |
2.2 通信介质的选取 | 第11-13页 |
2.3 网络的拓扑结构 | 第13-16页 |
2.3.1 星形拓扑结构 | 第13-14页 |
2.3.2 总线拓扑结构 | 第14页 |
2.3.3 环形拓扑机构 | 第14-15页 |
2.3.4 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系统可靠性的讨论 | 第15-16页 |
2.4 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| 第16页 |
2.5 船舶局域网的组网配置——光纤以太网 | 第16-17页 |
2.5.1 光纤以太网的配置 | 第16-17页 |
2.5.2 光纤以太网的特征 | 第17页 |
2.5.3 光纤以太网的扩展 | 第17页 |
2.6 网络的操作系统 | 第17-18页 |
2.7 船舶局域网的容错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机舱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| 第20-39页 |
3.1 机舱综合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| 第20页 |
3.2 客户机/服务器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3.2.1 服务器 | 第21页 |
3.2.2 客户机 | 第21-22页 |
3.2.3 网络 | 第22页 |
3.3 前端开发工具PowerBuild | 第22-24页 |
3.3.1 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 | 第23页 |
3.3.2 面向对象的编程 | 第23-24页 |
3.3.3 跨平台开发 | 第24页 |
3.3.4 与数据库的连接性 | 第24页 |
3.4 设置应用系统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 | 第24-28页 |
3.4.1 数据库管理系统 | 第24-27页 |
3.4.1.1 Sybase SQL Anywhere数据库的功能 | 第25-26页 |
3.4.1.2 Microsoft SQL Server 6.5数据库的功能 | 第26-27页 |
3.4.2 应用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连接方式 | 第27-28页 |
3.4.2.1 ODBC的概念 | 第27页 |
3.4.2.2 ODBC的组成 | 第27-28页 |
3.4.2.3 与DBMS的连接 | 第28页 |
3.5 机舱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| 第28-31页 |
3.5.1 船舶维修保养管理 | 第28-29页 |
3.5.2 设备与备件管理 | 第29-30页 |
3.5.3 船舶燃物料管理 | 第30页 |
3.5.4 运行工况管理 | 第30页 |
3.5.5 其他管理 | 第30-31页 |
3.6 应用程序各部分功能的设计 | 第31-37页 |
3.6.1 创建数据库 | 第31-32页 |
3.6.2 创建各种数据库表 | 第32-34页 |
3.6.3 创建用户接口界面 | 第34-37页 |
3.7 系统的软件框图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异种网之间的数据共享技术 | 第39-52页 |
4.1 两种网络结构 | 第39页 |
4.2 两种网络互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| 第39-40页 |
4.3 网络通讯互连方案 | 第40-52页 |
4.3.1 网络通讯互连的系统结构 | 第40-41页 |
4.3.2 NetDDE网络通讯与仿真实验 | 第41-43页 |
4.3.3 Winsock网络通讯技术 | 第43-46页 |
4.3.4 异种网通讯程序设计 | 第46-52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