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绪论 | 第14-2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9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·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| 第22-23页 |
1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3-33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23-28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28-33页 |
2 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理论分析 | 第33-52页 |
·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| 第33-39页 |
·外部性 | 第34-36页 |
·公共物品 | 第36-39页 |
·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| 第39-45页 |
·导致环境问题的“市场失灵” | 第39-42页 |
·导致环境问题的“政府失灵” | 第42-45页 |
·环境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构成及功能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法律体系的含义 | 第47-48页 |
·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构成 | 第48-49页 |
·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功能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2页 |
3 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现状、问题及成因 | 第52-78页 |
·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发展 | 第52-54页 |
·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现状及特点 | 第54-62页 |
·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现状 | 第55-61页 |
·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特点 | 第61-62页 |
·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62-73页 |
·环境行政组织法存在空白 | 第63-65页 |
·环境保护基本法功能弱化 | 第65-66页 |
·环境影响评价法形同虚设 | 第66-67页 |
·环境污染防治法运行不畅 | 第67-68页 |
·环境惩罚法作用有限 | 第68-70页 |
·循环型社会法地位薄弱 | 第70-73页 |
·我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问题的经济成因 | 第73-75页 |
·政府部门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 | 第73-74页 |
·排污成本与污染外部性成本之间的巨大差异 | 第74页 |
·激励机制的失效与政府干预的不当 | 第74-75页 |
·小结 | 第75-78页 |
4 美、欧、日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| 第78-120页 |
·美、欧、日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构成 | 第78-104页 |
·美国环境规制体系的发展与构成 | 第78-86页 |
·欧盟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构成 | 第86-93页 |
·日本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构成 | 第93-104页 |
·美、欧、日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 | 第104-109页 |
·共同之处 | 第104-107页 |
·各自特点 | 第107-109页 |
·美、欧、日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借鉴 | 第109-118页 |
·法律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 | 第109-111页 |
·强制手段和经济手段的选择适用 | 第111-114页 |
·经济分析的立法方法 | 第114-118页 |
·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5 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对策研究 | 第120-149页 |
·转变环境规制立法理念 | 第120-121页 |
·指导理念:协调持续,加速保护 | 第120-121页 |
·建制原则:强化规制,调整手段 | 第121页 |
·改进环境规制立法程序 | 第121-123页 |
·完善环境规制法律体系 | 第123-148页 |
·构建环境行政组织法 | 第123-124页 |
·强化环境保护基本法 | 第124-126页 |
·落实环境预防法 | 第126-130页 |
·改进环境污染防治法 | 第130-138页 |
·定位环境惩罚法 | 第138-143页 |
·健全循环型社会法 | 第143-148页 |
·小结 | 第148-149页 |
6 结论 | 第149-1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1-161页 |
致谢 | 第161-16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163-1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