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2-15页 |
1 概述 | 第15-24页 |
·绿色廊道在城市中的存在及问题 | 第15-17页 |
·绿色廊道在城市中的存在 | 第15-16页 |
·绿色廊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·城市绿色廊道空间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7-19页 |
·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绿色廊道研究方法及框架 | 第20-23页 |
·绿色廊道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绿色廊道研究框架 | 第21-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2 绿色廊道发展综述 | 第24-33页 |
·绿色廊道空间发展历史回顾 | 第24-26页 |
·第一阶段绿色廊道雏形时期(1960 以前) | 第24页 |
·第二阶段具有现代意义的绿色廊道的出现(1960——1987) | 第24-25页 |
·第三阶段多功能绿色廊道(1987——现在) | 第25-26页 |
·绿色廊道空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| 第26-30页 |
·廊道理论——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空间中的拓展 | 第26-27页 |
·“设计结合自然”理论——用地选择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边缘效应理论——功能发挥机理之一 | 第28-29页 |
·“场所精神”理论——功能发挥机理之二 | 第29页 |
·“城市意向”理论——功能发挥机理之三 | 第29-30页 |
·与绿色廊道空间相关的实践 | 第30-32页 |
·国外绿色廊道实践 | 第30-31页 |
·国内绿色廊道实践 | 第31-32页 |
·现实条件下研究绿色廊道的价值 | 第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绿色廊道功能定位及价值取向 | 第33-46页 |
·绿色廊道潜力分析 | 第33-41页 |
·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社会功能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经济功能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绿色廊道的负效应 | 第41-42页 |
·市场经济条件下,绿色廊道的价值取向 | 第42-43页 |
·因势利导,发挥生态效益 | 第42页 |
·以人为本,激发社会效益 | 第42页 |
·合理布局,创造经济效益 | 第42页 |
·趋利避害,规避负效应 | 第42-43页 |
·市场经济条件下,构建复合型绿色廊道的必要性 | 第43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4 绿色廊道空间规划 | 第46-89页 |
·绿色廊道空间分类及其结构特征 | 第46-54页 |
·绿色廊道空间分类 | 第46-49页 |
·绿色廊道的结构要素 | 第49-50页 |
·典型绿色廊道及基本结构 | 第50-52页 |
·绿色廊道空间结构类型 | 第52-54页 |
·绿色廊道空间规划的步骤及原则 | 第54-61页 |
·绿色廊道规划步骤 | 第54-56页 |
·绿色廊道规划技术手段 | 第56-57页 |
·绿色廊道规划原则及法规依据 | 第57-61页 |
·绿色廊道的用地选择 | 第61-72页 |
·用地资料收集及整理 | 第61-62页 |
·通过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选择 | 第62-69页 |
·城市防护绿带的利用 | 第69-71页 |
·其他用地选择 | 第71-72页 |
·绿色廊道系统构建 | 第72-81页 |
·自然绿色廊道构建 | 第73-78页 |
·人工绿色廊道构建 | 第78-80页 |
·绿色廊道系统构建 | 第80-81页 |
·绿色廊道的分阶段规划 | 第81-88页 |
·总体规划阶段的绿色廊道规划 | 第81-84页 |
·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绿色廊道规划 | 第84-86页 |
·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绿色廊道的规划 | 第86-88页 |
·小结 | 第88-89页 |
5 绿色廊道系统与城市空间整合及控制 | 第89-136页 |
·空间整合及控制的原则及目标 | 第89-94页 |
·空间整合及控制的原则 | 第89-93页 |
·空间整合及控制的目标 | 第93-94页 |
·绿色廊道系统与城市空间的整合 | 第94-109页 |
·细胞膜结构解析 | 第94-95页 |
·绿色廊道与城市空间的区域性整合 | 第95-99页 |
·绿色廊道与城市空间的线性整合 | 第99-103页 |
·绿色廊道与城市重点区域的整合 | 第103-109页 |
·绿色廊道形态控制 | 第109-121页 |
·绿色廊道结构要素控制 | 第109-114页 |
·绿色廊道宽度的控制 | 第114-121页 |
·绿色廊道沿线土地利用控制 | 第121-135页 |
·土地使用相容度分析 | 第121-124页 |
·实现绿色廊道沿线土地利用优化途径 | 第124-128页 |
·绿色廊道沿线几类典型用地布局 | 第128-135页 |
·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6 绿色廊道建设导向及实施保障 | 第136-143页 |
·绿色廊道建设导向 | 第136-139页 |
·绿色廊道建设目标多元化导向 | 第136-137页 |
·绿色廊道与沿线土地利用双重控制导向方法 | 第137-138页 |
·绿色廊道刚性与弹性控制相结合导向 | 第138-139页 |
·绿色廊道建设实施保障 | 第139-142页 |
·政策与法规体系 | 第139-140页 |
·整合管理体系 | 第140-141页 |
·公众参与体系 | 第141页 |
·资金运作体系 | 第141页 |
·技术支撑体系 | 第141-142页 |
·小结 | 第142-143页 |
7 结语 | 第143-145页 |
致谢 | 第145-1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6-149页 |
附录 | 第149-151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49-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