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北丰宁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开发与建设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17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5页 |
| ·地质遗迹的概念与类型 | 第11-12页 |
| ·保护区的概念及发展 | 第12-13页 |
| ·保护区的类型 | 第13页 |
| ·古生物化石的概念及分布 | 第13-14页 |
| ·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| ·工作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丰宁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 | 第17-33页 |
| ·丰宁的自然概况 | 第17-18页 |
| ·区位概况 | 第17页 |
| ·地貌概况 | 第17-18页 |
| ·气候概况 | 第18页 |
| ·交通条件 | 第18页 |
| ·历史沿革 | 第18页 |
| ·保护区内的化石资源介绍 | 第18-29页 |
| ·化石类别及产地层位 | 第18-28页 |
| ·化石的分级 | 第28-29页 |
| ·保护区的自然资源 | 第29-30页 |
| ·滦河 | 第29页 |
| ·森林资源 | 第29页 |
| ·动物资源 | 第29页 |
| ·药材资源 | 第29-30页 |
| ·保护区周边的旅游资源 | 第30-33页 |
| ·京北第一草原 | 第30页 |
| ·白云古洞 | 第30-31页 |
| ·九龙松 | 第31页 |
| ·喇嘛山风景区 | 第31-33页 |
| 第三章 保护区的地质背景简介 | 第33-41页 |
| ·保护区的地质概况 | 第33-36页 |
| ·大地构造特征 | 第33-35页 |
| ·地层特征 | 第35-36页 |
| ·热河生物群化石资源 | 第36-41页 |
| ·热河生物群的介绍 | 第36-39页 |
| ·热河生物群化石的地层 | 第39页 |
| ·热河生物群的兴衰 | 第39-41页 |
| 第四章 丰宁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 | 第41-53页 |
| ·保护区的规划 | 第41-43页 |
| ·指导思想 | 第41页 |
| ·原则与依据 | 第41-42页 |
| ·保护区的定位 | 第42-43页 |
| ·化石资源的评价 | 第43-45页 |
| ·化石的自然属性 | 第43-45页 |
| ·化石的科学价值 | 第45页 |
| ·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| 第45-50页 |
| ·核心区 | 第45-48页 |
| ·缓冲区 | 第48-50页 |
| ·试验区 | 第50页 |
| ·保护区的规划 | 第50-53页 |
| ·近期规划 | 第50-51页 |
| ·中长期规划 | 第51-53页 |
| 第五章 保护区旅游业的开发 | 第53-62页 |
| ·丰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| 第53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业开发的优势 | 第53-55页 |
| ·区位条件优越 | 第53-54页 |
| ·旅游资源丰富 | 第54-55页 |
| ·客源市场广阔 | 第55页 |
| ·旅游业发展基础初具规模 | 第55页 |
| ·气候条件良好 | 第55页 |
| ·开发的原则 | 第55-56页 |
| ·保护与开发相统一 | 第55页 |
| ·突出主题,强化特色 | 第55页 |
| ·因地制宜,协调发展 | 第55-56页 |
| ·公民参与原则 | 第56页 |
| ·注重效益,永续发展 | 第56页 |
| ·旅游产品的策划 | 第56-57页 |
| ·主题特色游 | 第56-57页 |
| ·旅游产品的组合 | 第57页 |
| ·一日游 | 第57页 |
| ·二日游 | 第57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| 第57页 |
| ·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| 第57-59页 |
| ·游人中心规划 | 第57-58页 |
| ·交通规划 | 第58页 |
| ·宾馆的建设 | 第58-59页 |
| ·餐饮设施的建设 | 第59页 |
| ·服务设施的建筑风格 | 第59页 |
| ·基础设施规划 | 第59页 |
| ·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规划 | 第59-60页 |
| ·确定保护对象、制订保护措施和技术方法 | 第59-60页 |
| ·建立地质生态环境检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机制 | 第60页 |
| ·建立科学、法制管理保护区的机制 | 第60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效益预测 | 第60-62页 |
| ·经济效益 | 第60页 |
| ·社会效益 | 第60页 |
| ·环境效益 | 第60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| 第60-62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