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山金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探讨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方法,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| ·主要工作量 | 第13-14页 |
| ·取得的主要成果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5-21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15页 |
| ·区域地层 | 第15-18页 |
| ·太古界 | 第16-17页 |
| ·下元古界 | 第17页 |
| ·上元古界 | 第17页 |
| ·古生界 | 第17-18页 |
| ·中生界 | 第18页 |
| ·新生界 | 第18页 |
| ·区域构造及岩浆岩 | 第18-20页 |
| ·区域构造 | 第18-19页 |
| ·岩浆岩 | 第19-20页 |
| ·区域矿产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| 第21-30页 |
| ·矿区地质 | 第21-22页 |
| ·矿区地层 | 第21页 |
| ·矿区构造 | 第21页 |
| ·控矿因素 | 第21-22页 |
| ·矿床地质特征 | 第22-27页 |
| ·矿体地质特征 | 第22页 |
| ·矿石物质组分及特征 | 第22-26页 |
| ·矿石类型 | 第26-27页 |
| ·矿石构造 | 第27页 |
| ·矿石结构 | 第27页 |
| ·围岩蚀变 | 第27-28页 |
| ·成矿阶段划分 | 第28-30页 |
| 第四章 金的赋存状态 | 第30-38页 |
| ·金的赋存形式 | 第30-32页 |
| ·金矿物的种类与成色 | 第32-34页 |
| ·金矿物的特征 | 第34-36页 |
| ·金矿物的粒度 | 第34-35页 |
| ·金矿物的形态特征 | 第35页 |
| ·金矿物的嵌布状态与嵌存类型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|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 | 第38-48页 |
| ·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| 第38-42页 |
| ·寄主矿物 | 第39页 |
| ·包裹体的形状、大小和颜色 | 第39页 |
| ·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分类 | 第39-41页 |
| ·包裹体成因分类 | 第41-42页 |
| ·流体包裹体测温学 | 第42-47页 |
| ·测温原理 | 第42页 |
| ·测试条件 | 第42-43页 |
| ·均一法测温 | 第43-45页 |
| ·流体的盐度和密度 | 第45-46页 |
| ·成矿压力及深度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六章 矿床成因探讨 | 第48-51页 |
| 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48页 |
| ·成矿流体来源 | 第48-49页 |
| ·成矿流体中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理 | 第49-50页 |
| ·金矿床成矿模式 | 第50-51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·展望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