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轴—辐物流模型基本原理 | 第15-21页 |
·链路类型与网络结构 | 第15-16页 |
·轴—辐结构链路类型 | 第15-16页 |
·轴—辐模型网络结构 | 第16页 |
·枢纽区位类型 | 第16-18页 |
·单一配置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多重配置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轴—辐模型演化过程 | 第18-21页 |
·极核网络化模型 | 第18页 |
·双子网络化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多中心网络化模型 | 第19页 |
·走廊发展型城镇网络化模型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东北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| 第21-32页 |
·东北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21-27页 |
·东北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目前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7页 |
·东北地区物流通道空间分析 | 第27-32页 |
·区内公路体系布局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区内铁路体系布局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大连保税港水路运输通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东北物流区域网络空间布局 | 第32-47页 |
·物流节点城市选取的评价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物流节点城市的计算分析 | 第34-44页 |
·辽宁省物流节点的灰色聚类评价 | 第34-39页 |
·吉林省物流节点的灰色聚类评价 | 第39-41页 |
·黑龙江省物流节点的灰色聚类评价 | 第41-44页 |
·东北物流网络节点的确定 | 第44页 |
·多中心网络化轴—辐模型在东北物流网络中的应用 | 第44-45页 |
·多中心网络化轴—辐模型在东北物流网络中的发展前景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东北物流网络的主要发展对策 | 第47-51页 |
·物流网络协调配合 | 第47-48页 |
·企业与物流网络相互促进 | 第48页 |
·信息平台建设 | 第48-50页 |
·建立综合供应链系统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研究生履历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