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| 1 国内外肝炎治疗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肝炎病理研究 | 第10-12页 |
| ·西医治疗肝炎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中医治疗肝炎发展现状 | 第13页 |
| 2 悬钩子属植物锈毛莓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·悬钩子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锈毛莓资源分布及应用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3 本研究的内容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福建锈毛莓药效组分的分离 | 第19-2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19页 |
| ·加热回流提取 | 第19页 |
| ·萃取分离 | 第19-20页 |
| ·萃取组分理化鉴定 | 第2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3页 |
| ·各部分质量及提取率 | 第20-21页 |
| ·各分离成分的理化特征 | 第21-23页 |
| 3 讨论 | 第23-25页 |
| ·提取条件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| ·各萃取部分基本药效学推测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 福建锈毛莓药理学研究 | 第25-37页 |
| 1 抗炎性药理研究 | 第25-2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25页 |
| ·小鼠耳肿胀模型的抗炎性实验 | 第25-26页 |
| ·数理统计 | 第2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页 |
| 2 保肝性药理实验 | 第26-3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7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27页 |
| ·小鼠肝损伤模型保肝性实验 | 第27-28页 |
| ·小鼠血清的制备 | 第28页 |
| ·肝脏 ALT 活性测定 | 第28-29页 |
| ·肝脏 AST 活性测定 | 第29-31页 |
| ·数理统计 | 第3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| 3 讨论 | 第34-37页 |
| ·锈毛莓提取物抗炎性分析 | 第34页 |
| ·锈毛莓提取物保肝性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第四章 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药效机制研究 | 第37-62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7页 |
| ·试剂与仪器 | 第37页 |
| ·肝脏 MDA(丙二醛)含量测定 | 第37-38页 |
| ·肝脏 SOD(超氧化物歧化酶)活性测定 | 第38-39页 |
| ·肝脏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与观察 | 第39-40页 |
| ·小鼠肝蛋白的提取 | 第40页 |
| ·肝蛋白电泳样品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| ·蛋白质双向电泳 | 第41-43页 |
| ·第一向等电聚焦(IEF) | 第41-42页 |
| ·SDS-PAGE 电泳 | 第42-43页 |
| ·凝胶染色成像 | 第43页 |
| ·凝胶图谱分析 | 第43页 |
| ·差异点获取与质谱鉴定 | 第43-44页 |
| ·数据库检索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| 第44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9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鼠肝脏 MDA 含量和 SOD 活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处理小鼠肝脏病理切片观察 | 第45-47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处理小鼠双向电泳图谱及差异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处理小鼠差异蛋白质质谱鉴定结果 | 第49-53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处理小鼠蛋白质功能与差异表达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·小鼠 CCl_4急性肝损伤胁迫相关蛋白 | 第53页 |
| ·保肝抗氧化相关蛋白 | 第53-55页 |
| ·信号转导相关蛋白 | 第55-56页 |
| ·物质能量相关蛋白 | 第56-57页 |
| ·分子伴侣 | 第57-59页 |
| 3 讨论 | 第59-62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保肝抗炎机制生理学研究 | 第59-61页 |
| ·锈毛莓醇提乙酸乙酯部分保肝抗炎机制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61-62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| ·结论 | 第62-63页 |
| ·展望 | 第63-64页 |
| 附录 | 第64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