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种裂腹鱼类摄食消化器官形态学与食性的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21页 |
·西藏鱼类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3页 |
·20世纪50年代前 | 第10-11页 |
·20世纪50年代末——20世纪后期 | 第11-13页 |
·裂腹鱼类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·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结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关于食性研究的分析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食物组成 | 第18-19页 |
·关于鱼类食性类型的划分 | 第19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6种裂腹鱼类的消化器官形态特征 | 第21-29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样本采集 | 第21页 |
·方法 | 第21-22页 |
2 结果 | 第22-29页 |
·异齿裂腹鱼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| 第22-23页 |
·口咽腔 | 第22页 |
·食道 | 第22页 |
·肠 | 第22-23页 |
·尖裸鲤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口咽腔 | 第23页 |
·食道 | 第23页 |
·肠 | 第23-24页 |
·拉萨裸裂尻鱼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| 第24页 |
·口咽腔 | 第24页 |
·食道 | 第24页 |
·肠 | 第24页 |
·双须叶须鱼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口咽腔 | 第25页 |
·食道 | 第25页 |
·肠 | 第25页 |
·巨须裂腹鱼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口腔和咽 | 第26页 |
·食道 | 第26页 |
·肠 | 第26页 |
·拉萨裂腹鱼的消化道形态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口腔和咽 | 第27页 |
·食道 | 第27页 |
·肠 | 第27页 |
·6种鱼类摄食形态比较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6种裂腹鱼类的食性与食物竞争 | 第29-42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鱼类的采集 | 第29页 |
·食性分析 | 第2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9-30页 |
2 结果 | 第30-38页 |
·异齿裂腹鱼的食物组成 | 第30-31页 |
·摄食等级 | 第30页 |
·食性组成 | 第30-31页 |
·尖裸鲤的食物组成 | 第31-32页 |
·摄食等级 | 第31页 |
·食性组成 | 第31-32页 |
·拉萨裸裂尻鱼的食物组成 | 第32-33页 |
·摄食等级 | 第32页 |
·食性组成 | 第32-33页 |
·双须叶须鱼的食物组成 | 第33-34页 |
·摄食等级 | 第33页 |
·食性组成 | 第33-34页 |
·巨须裂腹鱼的食物组成 | 第34-35页 |
·摄食等级 | 第34页 |
·食性组成 | 第34-35页 |
·拉萨裂腹鱼的食物组成 | 第35-36页 |
·摄食等级 | 第35页 |
·食性组成 | 第35-36页 |
·食物竞争 | 第36-37页 |
·6种裂腹鱼的食性类型 | 第37-38页 |
·6种裂腹鱼类的营养位宽度 | 第38页 |
3 讨论 | 第38-42页 |
·6种鱼类的食物竞争状况和摄食分化 | 第38-39页 |
·摄食形态适应 | 第39-42页 |
·摄食器官形态学与摄食方式的适应 | 第40页 |
·摄食器官形态学与食性的适应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3页 |
图版说明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