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果树园艺论文

水果内部品质可见/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

致谢第1-8页
摘要第8-12页
Abstract第12-18页
插图清单第18-23页
表格清单第23-27页
符号列表第27-30页
目录第30-34页
绪论篇第34-84页
 第1章 绪论第36-50页
   ·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及现状第36-38页
   ·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第38-41页
   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第41-49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第42-45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及基础第45-47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技术流程第47-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9-50页
 第2章 文献综述第50-84页
   ·可见/近红外光谱分析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50-65页
     ·定量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定性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成像第52-65页
   ·化学计量学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第65-77页
     ·光谱数据预处理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定量校正第67-71页
     ·模式识别(定性)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模型传递第72-76页
     ·著名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团队第76-77页
   ·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传输机理的研究第77-82页
     ·研究光在生物组织中传输的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应用举例第79-8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研究内容、材料和方法篇第84-122页
 第3章 本研究的目的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86-92页
   ·课题来源第86页
   ·目的意义第86-8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89-90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89-90页
     ·近红外光谱检测的主要工作流程第90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9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0-92页
 第4章 仪器设备、材料和方法第92-122页
   ·光谱仪器设备第92-95页
   ·光谱采集、分析和建模软件的介绍第95-98页
     ·OMNIC v6.1光谱采集和预处理软件第95页
     ·OOIBase32光谱采集软件第95-97页
     ·TQ Analyst v6光谱分析和建模软件第97页
     ·MATLAB7.0数据处理软件第97-98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采收期的梨第98-99页
     ·贮藏期的梨第99页
     ·猕猴桃第99-100页
   ·光谱检测方法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漫反射光谱的测量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透射光谱的测量第101页
   ·光谱预处理方法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平均第101页
     ·平滑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微分第102页
     ·多元散射校正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标准归一化处理第103页
   ·光谱建模方法第103-117页
     ·异常样品剔除方法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定量分析方法第104-112页
     ·定性分析方法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斜率/截距修正第117页
   ·水果内部品质检测方法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坚实度检测方法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维生素C检测方法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缺陷检测方法第119-120页
   ·评价模型精度的数学标准第120-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2页
结果与讨论篇第122-208页
 第5章 样品分析与光谱预处理第124-146页
   ·形态性质与理化测定结果及分析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采收期的梨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储藏期的梨第128页
     ·猕猴桃第128页
   ·光谱采集参数的设定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扫描次数和分辨率分析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积分时间和平均次数分析第130页
   ·近红外原始和预处理光谱分析第130-138页
     ·原始光谱第130-134页
     ·微分光谱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·平滑光谱第135-138页
   ·水果检测部位的分析第138-139页
   ·光谱异常样品的剔除第139-145页
     ·采收期的梨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·储藏期的梨第144页
     ·猕猴桃第144-1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5-146页
 第6章 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第146-174页
   ·梨内部缺陷的判别第146-157页
     ·不同仪器和检测方式的判别结果比较第146-149页
     ·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的判别结果第149-154页
     ·模型优化第154-157页
   ·梨品种的分类第157-172页
     ·不同仪器和检测方式的分类结果比较第158-159页
     ·线性模式识别方法分类结果第159-166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模式识别方法分类结果第166-170页
     ·模型优化第170-1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72-174页
 第7章 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第174-208页
   ·坚实度定量分析第174-197页
     ·浓度异常样本的剔除第174-178页
     ·建模方法的比较及模型的优化第178-192页
     ·模型修正第192-197页
   ·维生素C定量分析第197-205页
     ·浓度异常样本的剔除第197-198页
     ·建模方法的比较及模型的优化第198-20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05-208页
结论与展望篇第208-216页
 第8章 结论与展望第210-216页
   ·主要研究结论第210-213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13页
   ·进一步研究展望第213-216页
参考文献第216-230页

论文共2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猪霍乱沙门氏菌SC-B67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
下一篇:杨梅核的综合利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