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0-17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 | 第11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| ·文献研究述评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| 第15-16页 |
| ·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管理报酬契约的一般理论分析 | 第17-27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的涵义及业绩评价指标 | 第17-21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的涵义 | 第17-18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中的业绩评价理论 | 第18-20页 |
| ·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0-21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相关理论 | 第21-27页 |
| 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激励理论 | 第22-27页 |
| 第3章 国外管理报酬契约的实践及其启示 | 第27-34页 |
| ·英美式管理报酬契约 | 第27-29页 |
| ·日德式管理报酬契约 | 第29-30页 |
| ·两类管理报酬契约的比较 | 第30-32页 |
| ·公司管理层薪酬结构及薪酬收入比较 | 第30-31页 |
| ·公司管理层业绩评价比较 | 第31页 |
| ·公司管理层报酬激励约束机制比较 | 第31-32页 |
| ·国外管理报酬实践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| 第32-34页 |
|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报酬契约分析 | 第34-44页 |
| ·样本来源 | 第34-35页 |
| ·统计结果 | 第35-37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的现状及问题 | 第37-44页 |
| ·薪酬的制定过程 | 第38-39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业绩评价标准欠科学 | 第39-41页 |
| ·报酬与业绩分离 | 第41-42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的业绩评价指标单一 | 第42-43页 |
| ·激励短期化,长期激励不足 | 第43-44页 |
|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报酬契约的设计与建议 | 第44-57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的设计原则 | 第44-46页 |
| ·效率激励原则 | 第44-45页 |
| ·科学评价原则 | 第45页 |
| ·长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 | 第45页 |
| ·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 | 第45-46页 |
| ·管理报酬契约业绩评价指标的创新 | 第46-48页 |
| ·EVA 经济增加值概述 | 第46页 |
| ·基于EVA 红利计划的三种典型结构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EVA 业绩评价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可能的局限性分析 | 第48页 |
| ·基于 EVA 红利计划的报酬激励契约创新设计 | 第48-52页 |
| ·奖金数额的确定 | 第48-49页 |
| ·EVA 红利银行的设计 | 第49-50页 |
| ·EVA 与股票期权结合的设计 | 第50-52页 |
| ·基于EVA 的报酬激励契约的优点 | 第52页 |
| ·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报酬契约设计的建议 | 第52-57页 |
| ·优化报酬结构 | 第52-53页 |
| ·优化业绩评价指标 | 第53-54页 |
| ·高管报酬契约激励与约束微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| 第54-55页 |
| 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| 第55-57页 |
| 总结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