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6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(一) 国外旅游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(二) 国内旅游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总体结构 | 第15-16页 |
(一)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(二)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分析旅游伦理教育理论 | 第16-23页 |
一、 旅游伦理学理论分析 | 第16-19页 |
(一) 旅游伦理内涵 | 第16-18页 |
(二) 旅游伦理的理论体系 | 第18-19页 |
二、 旅游伦理教育概述 | 第19-20页 |
(一) 内涵分析 | 第19页 |
(二) 特征分析 | 第19-20页 |
三、 旅游伦理教育必要性 | 第20-23页 |
(一) 调节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| 第20-21页 |
(二) 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| 第21页 |
(三) 有利于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形象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现状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3-43页 |
一、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学生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| 第23-36页 |
(一) 调查原因和目的 | 第23页 |
(二) 调查对象 | 第23页 |
(三) 调查时间、方法 | 第23页 |
(四) 研究过程及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(五) 数据分析 | 第24-36页 |
二、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伦理的问题 | 第36-39页 |
(一) 判断道德是非能力不足 | 第36-37页 |
(二)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| 第37-38页 |
(三) 社会责任感不强 | 第38-39页 |
(四) 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差异缺乏理解 | 第39页 |
三、 旅游管理学生伦理问题原因分析 | 第39-43页 |
(一) 旅游伦理教育理论不健全 | 第39-40页 |
(二) 学校伦理教育不到位 | 第40页 |
(三) 旅游企业重技能轻道德 | 第40-41页 |
(四) 学生自身素质存在差异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体系构建 | 第43-51页 |
一、 明确旅游市场伦理人才需求 | 第43-45页 |
(一) 对教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| 第43页 |
(二) 对利益得失问题划分越来越细 | 第43-44页 |
(三) 对社会责任感强调越来越多 | 第44-45页 |
二、 丰富旅游伦理教育内容 | 第45-49页 |
(一) 旅游经济伦理教育 | 第45-46页 |
(二) 旅游文化伦理教育 | 第46-48页 |
(三) 社会伦理道德教育 | 第48-49页 |
三、 建立旅游伦理教育模式 | 第49-51页 |
(一) 建立“三位一体”教育模式 | 第49页 |
(二) 建立“三联合”教育模式 | 第49-50页 |
(三) “三位三联一体”教育模式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对策 | 第51-56页 |
一、 与政府合作,完善行业机制 | 第51-52页 |
(一) 建立行业规范 | 第51页 |
(二) 加强旅游教育与行业监管机制完善 | 第51-52页 |
二、 与科研机构合作,明确教学内容 | 第52页 |
(一) 本校与外校教师开展理论研讨会 | 第52页 |
(二) 院校与伦理学专业进行理论学习和讨论 | 第52页 |
(三) 结合学校自身情况,制定有方法、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| 第52页 |
三、 与企业合作,了解旅游伦理需求 | 第52-53页 |
(一) 旅游伦理教师到企业挂职 | 第53页 |
(二) 通过问卷到企业调查 | 第53页 |
四、 与社会合作,了解旅游者需求 | 第53页 |
(一) 到比较集中地点调研 | 第53页 |
(二) 到旅游景区调研 | 第53页 |
五、 与学生合作,普及旅游伦理知识 | 第53-56页 |
(一) 改变教学模式 | 第54页 |
(二) 改变学习方式 | 第54-55页 |
(三) 改变教学对象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 1 | 第59-61页 |
附录 2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