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厚英文学中人与时代的互相关系
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引论 | 第10-14页 |
一、研究缘起及目的 | 第10-12页 |
二、研究范围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.作家生涯与作品世界 | 第14-29页 |
第一节、作家生平 | 第14-16页 |
一、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| 第14页 |
二、青年时期 | 第14-15页 |
三、中年时期 | 第15-16页 |
四、老年时期 | 第16页 |
第二节、性格即命运 | 第16-18页 |
第三节、作品一览 | 第18-24页 |
一、长篇小说 | 第18-22页 |
(一) 《诗人之死》 | 第18-19页 |
(二) 《人啊,人!》 | 第19-20页 |
(三) 《空中的足音》 | 第20-21页 |
(四) 《流泪的淮河》 | 第21-22页 |
(五) 《悬空的十字路口》 | 第22页 |
(六) 《脑裂》 | 第22页 |
二、中短篇小说集《锁链,是柔软的》 | 第22-23页 |
(一) 《锁链,是柔软的》 | 第23页 |
(二) 《高的是秫秫,矮的是芝麻》 | 第23页 |
三、散文·手笔 | 第23页 |
四、自传.书信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、写作特征与变化 | 第24-29页 |
一、写作特征 | 第24页 |
二、写作变化过程 | 第24-26页 |
三、作品与作家相关关系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.戴厚英文学思想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、戴厚英文学的本质与文学信念 | 第29-32页 |
一、笨鸟精神与人生哲学 | 第29-30页 |
二、戴厚英文学的本质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、文学思想 | 第32-36页 |
一、人本主义(humanism) | 第32-33页 |
二、人道主义(humanitarianism) | 第33-35页 |
三、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、戴厚英文学的志向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.戴厚英文学中时代与人物 | 第38-55页 |
第一节、文学与时代与人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、时代与人的互相关系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、与时代冲突或者妥协 | 第40-43页 |
一、顺从时代的人物 | 第41-42页 |
二、反抗时代的人物 | 第42页 |
三、利用时代的人物 | 第42-43页 |
第四节、时代变化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| 第43-55页 |
一、知识分子 | 第43-50页 |
二、人民群众 | 第50-52页 |
三、为政者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.戴厚英文学中时代与人的生活 | 第55-74页 |
第一节、革命与传统文化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、时代变化与人之关系 | 第56-68页 |
一、革命与家庭崩溃 | 第56-59页 |
二、革命与夫妻关系变化 | 第59-65页 |
三、时代变化与老百姓生活 | 第65-68页 |
第三节、世代之间的矛盾 | 第68-74页 |
一、后代人的苦恼与愿望 | 第68-71页 |
二、世代之间历史看法差异 | 第71-74页 |
第五章.文学的目的与艺术之间的冲突 | 第74-101页 |
第一节、戴厚英文学的目的与艺术看法 | 第74-76页 |
第二节、戴厚英文学的艺术特征 | 第76-87页 |
一、小说形式 | 第76-83页 |
二、长篇小说《人啊,人!》的结构特征 | 第83-87页 |
第三节、戴厚英文学的艺术技巧 | 第87-92页 |
一、现实主义写法 | 第87-89页 |
二、现代主义写法 | 第89-92页 |
第四节、《流泪的淮河》中民间歌曲与民众意识 | 第92-95页 |
第五节、戴厚英作品中‘梦'的真实 | 第95-101页 |
第六章.戴厚英文学中寻找纯粹人性的三个阶段 | 第101-113页 |
第一节、人的本质与人性异化 | 第101-104页 |
第二节、第一阶段:觉醒与追求 | 第104-106页 |
第三节、第二阶段:失意与彷徨 | 第106-109页 |
第四节、第三阶段:安身之命 | 第109-113页 |
第七章.戴厚英文学的价值 | 第113-121页 |
第一节、戴厚英与戴厚英文学的再考察 | 第113-117页 |
第二节、戴厚英文学的价值 | 第117-121页 |
一、戴后英文学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| 第117-118页 |
二、戴厚英文学在韩国 | 第118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23页 |
后记 | 第123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