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我国袭警状况概述 | 第9-14页 |
一、当前袭警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| 第9-11页 |
(一) 当前袭警事件的类型 | 第9-10页 |
(二) 当前袭警事件的特点 | 第10-11页 |
二、袭警事件造成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(一) 袭警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性 | 第11页 |
(二) 袭警行为给警察带来的伤害 | 第11-12页 |
三、袭警事件的成因分析 | 第12-14页 |
(一) 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显现 | 第12页 |
(二) 个人权利意识的增长及警察权利义务的相对平衡 | 第12-13页 |
(三) 民警的训练及防护装备弱化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袭警问题刑事立法研究 | 第14-28页 |
一、我国惩治袭警行为现行刑事立法的滞后现状 | 第14-17页 |
(一) 现行刑事立法的滞后凸现法律真空 | 第14-16页 |
(二) 我国惩治当前袭警行为的立法弊端 | 第16-17页 |
二、我国袭警行为入罪化的价值 | 第17-22页 |
(一) 袭警行为是否入罪化的理论争议 | 第17-20页 |
(二) 袭警行为入罪化的现实合理性 | 第20-22页 |
三、世界各国(地区)对于袭警行为刑法规制之比较 | 第22-28页 |
(一) 世界各国(地区)对于袭警行为刑法模式之比较 | 第22-23页 |
(二) 世界各国(地区)袭警行为刑法规制对象之比较 | 第23-24页 |
(三) 世界各国(地区)袭警犯罪行为刑法规制之比较 | 第24-25页 |
(四) 世界各国(地区)袭警犯罪行为刑罚之比较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设立袭警罪建议及其犯罪构成分析 | 第28-45页 |
一、设立袭警罪名概述 | 第28-34页 |
(一) 袭警罪概念的国外立法借鉴 | 第28-32页 |
(二) 我国袭警罪概念界定 | 第32-33页 |
(三) 袭警犯罪行为的刑罚处罚 | 第33-34页 |
二、袭警罪之犯罪客观事实要件 | 第34-37页 |
(一) 犯罪客观事实要件概述 | 第34-37页 |
三、袭警罪之犯罪客观方面 | 第37-40页 |
(一) 对于"袭"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(二) 关于暴力袭击手段的分析 | 第38-39页 |
(三) 以暴力相威胁手段的分析 | 第39-40页 |
四、袭警罪之犯罪行为主体 | 第40-41页 |
(一) 袭警犯罪的一般行为主体 | 第40页 |
(二) 建议设立从重处罚规则的特定行为主体 | 第40-41页 |
五、袭警罪之犯罪罪过形式 | 第41页 |
(一) 袭警罪犯罪故意 | 第41页 |
六、袭警罪的犯罪主观心理因素 | 第41-43页 |
(一) 袭警罪的犯罪目的 | 第41-42页 |
(二) 袭警罪的犯罪动机 | 第42-43页 |
七、袭警罪的其他几个问题 | 第43-45页 |
(一) 要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| 第44页 |
(二) 正确认定罪数问题 | 第44-45页 |
尾论 | 第45-46页 |
注释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