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窃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| 第9-24页 |
一、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概述 | 第9-15页 |
(一)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概念 | 第9页 |
(二)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属性 | 第9-15页 |
二、盗窃犯罪中几个特殊对象 | 第15-24页 |
(一) 盗窃无形财产的问题 | 第15-19页 |
(二) 盗窃信用卡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(三) 盗窃违禁品的问题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 | 第24-36页 |
一、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| 第24-26页 |
(一) 既遂与未遂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| 第24页 |
(二) 中外理论界既遂与未遂的学说 | 第24页 |
(三) 笔者赞同犯罪构成要件说 | 第24-26页 |
二、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一般标准 | 第26-28页 |
(一) 中外理论界盗窃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| 第26页 |
(二) 对各种区分标准的评价 | 第26-28页 |
三、笔者对区分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观点 | 第28-33页 |
(一) 以失控说作为盗窃罪既遂与否的一般标准 | 第28-30页 |
(二) 失控说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30-32页 |
(三) 影响既遂与未遂的其他因素 | 第32-33页 |
四、盗窃数额与盗窃罪既遂、未遂的关系 | 第33-36页 |
(一) 数额在盗窃罪认定中的作用 | 第33页 |
(二) 盗窃未遂数额如何认定 | 第33-36页 |
第三章 盗窃罪的认识错误 | 第36-47页 |
一、盗窃罪的认识错误概念 | 第36页 |
二、盗窃罪认识错误的种类 | 第36-37页 |
(一) 刑法中错误的分类 | 第36-37页 |
(二) 盗窃罪认识错误的分类 | 第37页 |
三、盗窃罪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| 第37-41页 |
(一) 法律错误是否阻却故意的问题 | 第37-38页 |
(二) 法律错误的类型 | 第38-41页 |
四、盗窃罪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| 第41-47页 |
(一) 客体认识错误 | 第41-44页 |
(二) 价值认识错误 | 第44-45页 |
(三) 盗窃对象是否存在的认识错误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盗窃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| 第47-57页 |
一、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| 第47-48页 |
(一) 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点不同 | 第47页 |
(二) 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| 第47-48页 |
(三) 犯罪对象不同 | 第48页 |
二、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 | 第48-50页 |
(一) 从主客观上进行区分的可行性 | 第49页 |
(二) 笔者的观点 | 第49-50页 |
三、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| 第50-52页 |
(一) 何为“秘密窃取”? | 第50-51页 |
(二) 诈骗罪的特征是什么? | 第51页 |
(三) 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| 第51-52页 |
四、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 | 第52-54页 |
(一) 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之间的区别 | 第52页 |
(二) 两种比较容易混淆的行为 | 第52-54页 |
五、盗窃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| 第54-57页 |
(一) 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区别 | 第54页 |
(二) 盗窃罪与抢劫罪容易混淆的地方 | 第54-55页 |
(三) 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问题 | 第55-57页 |
注释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