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因素探析--以西安古戏楼及当地戏曲保护发展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| ·课题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| ·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| 2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13-16页 |
| ·二者概念界定及关系解读 | 第13-14页 |
| ·物质文化遗产 | 第13页 |
| ·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13页 |
| ·两者关系解读 | 第13-14页 |
| ·建筑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14页 |
| ·“文化空间”概念 | 第14-16页 |
| 3 西安地方戏曲和戏楼概况及现状 | 第16-41页 |
| ·西安地方戏曲概况 | 第16-29页 |
| ·西安地方戏曲的种类 | 第16-22页 |
| ·西安地方戏曲发展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| 第22-27页 |
| ·当代戏曲传播方式对西安地方戏曲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消费社会对西安戏曲发展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| ·西安当地戏楼建筑概况 | 第29-41页 |
| ·我国传统戏楼的分类 | 第29-32页 |
| ·西安戏楼的历史—从广场到戏楼再到剧场 | 第32-33页 |
| ·西安当地戏楼现状调查 | 第33-39页 |
| ·传统戏楼建筑的作用 | 第39-41页 |
| 4 戏楼建筑与戏曲艺术 | 第41-47页 |
| ·戏曲与戏楼的观演空间 | 第41-43页 |
| ·观演关系 | 第42页 |
| ·观演方式 | 第42-43页 |
| ·配合戏曲艺术特征的戏楼舞台时空 | 第43-45页 |
| ·戏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戏楼形制上的体现 | 第45-46页 |
| ·戏曲的社会地位与戏楼形制 | 第45-46页 |
| ·戏曲的社会作用与戏楼形制 | 第46页 |
| ·本章结语 | 第46-47页 |
| 5 保护案例及建议 | 第47-60页 |
| ·传统民俗(演艺)的“文化空间”保护案例 | 第47-51页 |
| ·国内保护案例——天津戏剧博物馆 | 第47-48页 |
| ·国外保护案例——日本歌舞伎 | 第48-51页 |
| ·问题提出及保护依据原则 | 第51-54页 |
| ·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2页 |
| ·保护依据原则 | 第52-54页 |
| ·西安地方戏曲与戏楼保护的建议 | 第54-60页 |
| ·地域性保护 | 第54-56页 |
| ·传承性保护 | 第56-57页 |
| ·活态性保护 | 第57-58页 |
| ·整体性保护 | 第58-60页 |
| 6 结语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| 附录: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