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曲名考辨 | 第9-15页 |
第一节 曲名考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《燕歌行》与《燕歌》 | 第10-13页 |
第三节 《秋风》、《秋风曲》与《秋风词》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《燕歌行》歌舞表演及曲、辞的流传 | 第15-36页 |
第一节 曲 | 第15-17页 |
一、乐种:燕地民歌 | 第15页 |
二、调式:平调 | 第15-16页 |
三、音乐体制:由弄、弦、歌弦、送、大歌弦组成:分解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辞 | 第17-27页 |
一、来源 | 第17-19页 |
二、内容及形式 | 第19-21页 |
三、文人拟乐府《燕歌行》歌辞内容及其入乐情况考察 | 第21-27页 |
(一) 文人拟乐府《燕歌行》歌辞内容的考察 | 第21-25页 |
(二) 关于文人拟乐府《燕歌行》的入乐考察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歌舞表演 | 第27-29页 |
第四节 流传 | 第29-36页 |
一、魏、晋、十六国时期 | 第29-32页 |
二、南朝 | 第32-36页 |
第三章 隋唐宋元明清《燕歌行》曲、辞的流传 | 第36-52页 |
第一节 隋唐《燕歌行》曲、辞的流传 | 第36-42页 |
一、隋代 | 第36-37页 |
二、唐代 | 第37-42页 |
第二节 唐后《燕歌行》曲、辞的流传 | 第42-52页 |
一、宋代 | 第42-43页 |
二、元代 | 第43-44页 |
三、明代 | 第44-48页 |
四、清代 | 第48-52页 |
第四章 《燕歌行》曲辞的文学影响 | 第52-60页 |
第一节 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| 第52-57页 |
第二节 对文学体式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一、对七言诗体的影响 | 第57页 |
二、对"秋风"诗的影响,并开启《秋风词》变题拟作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